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

阅读:12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8/10 8:32:27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探究的课题。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都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阅读主要在于理解,要理解首先要有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就要学会提问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培养学生提问质疑,既是促进教学改革,把教法改为学法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引导质疑  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 教学反思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高中阶段,阅读一直受到重视。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广泛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因此不管教材如何变更,阅读课始终是教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对阅读课的处理也就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让教师的“问”变成学生的“问”。
一、          理论依据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师生彼此间应该形成一个真正“学习共同体”,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创新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会问、善问,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兴趣必定浓厚,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必定能发挥出来。
2、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都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满堂灌”“满堂问”,“引导”学生猜出教案中的标准答案,大量的、琐碎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结果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些教师阅读课上得非常好,教学方法也不错,但学生早就适应啦,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毫无新意,就像是一道美味佳肴,如果经常吃,也会有吃腻的时候。在此情况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未尝不可。
3、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需要。
 
我曾经对我校高中部3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提问的占25%,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的占15%,而课堂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讲的错误的不足5%。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传统的教学已把学生训练成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
阅读主要在于理解,要理解必须读,必须想。读读想想,首先要有问题,因此学会提问质疑,自主探索的模式才得以真正落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会学生提问质疑,既是促进教学改革,把教法改为学法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学生只有学会了提问质疑,才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曾精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阅读看作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          具体实施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让教师的“问”变成学生的“问”,这一教法我在学校教学开放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自己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新思路归纳概括出来,并以SEFC Book1 Unit4  Earthquakes中的阅读课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与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
1、从标题入手。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标题提出问题质疑,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每一篇阅读,我都要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的片言只字中臆测所隐含的信息并提出问题。针对本课标题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我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What does the title want to tell us?
Why didn’t the earth sleep?
What happened that night?
学生心存疑问,必将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动机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2、就文段设疑。通常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各段描写的内容自行设计问题质疑。如文中第一自然段,在要求学生阅读后我启发他们学会就文中内容设问,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铺垫。下面列举一些同学受启发后设计的问题:
Why didn’t the chickens want to eat?
Why did mice run out of the field?
What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in the countryside of north Hebei?
Why did the people of the city dare to sleep in that case?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我启发学生: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问答,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3、着眼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篇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在完成引导学生根据各段内容设计问题后,我常常启发学生针对语篇设疑:
 What’s the forms of literature?
 What’s the clue of the passage?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How to write the summary of the passage?
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4、回归标题。文章的标题通常具备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在完成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质疑之后,我要求学生重新审视标题:
Explain what the writer means by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
Suggest another title for the text.
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按从“标题—文段—语篇—标题”的模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然后结合课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找出答案。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参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样,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三、          教学反思
为更好地运用这一教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我认为以下两方面应值得注意: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教”是为了“不教”。
2、创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有“疑”敢“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是学生的“工具”,只有这两种“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提问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抓住要点提问,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加强对学生提问的指导,学会提问,形成能力。
   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提问质疑,不止是教师的事,也应该是学生的事,新时代的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正像是用钥匙打开汽车马达一样,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激发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能质疑,就说明他们对所问感兴趣。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加强,质疑兴趣也会更浓,就会出现自主质疑的局面。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