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阅读:29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9/2 11:09:50

                                                                                                                                            荣成一中 王丽群

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自然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选择可实现性的内容,可增强成就感
当学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后,老师提出合作任务: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请同学们运用这一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记录各生物的生存时间。这样的合作内容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很容易实现。若只由一位学生进行设计完成,由于受到知识和条件的限制,设计方案和操作上往往有一定的不足,小组合作会不断完善。由于这种设计可实现,学生的热情很高,学习兴趣十足,这样提供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2.选择有开放性的内容,可拓展思维空间
如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这样造型的植物(见图):一个同学就可能有一种答案,但几个同学交流合作就有可能三种答案:一种是利用向光性原理,用暗箱给予单侧光照射;另一种利用植物的向地性原理,把花盆横放。还有一种是用铁丝把植物按需要的形状固定。
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促进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
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课的授课,首先呈现资料:
(1)1895年,E.Ov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2)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对血影的研究,他们用丙酮抽提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总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4)呈现罗伯特森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资料:电镜下的细胞膜呈现了暗-亮-暗三层结构。
(5)根据“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是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仅有7.5nm(由厚约3.5nm的“明带”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暗带”构成)。
(6)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家采用红外光谱和冰冻蚀刻技术证明: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在脂质双分子层中也分布有蛋白质。
根据资料,尝试构建生物膜模型。
科学家做每一次实验均源于对某一问题的再思考,而每个问题的产生都是智慧的结晶,有些问题由个人解决起来也许有一定困难,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又发现存在着新问题,这样的学习要求从纵深处去思考,模拟科学家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思维敏捷性。
     来源:  编辑:wlq905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