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语言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阅读:78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8/15 19:03:12

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有感染力,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如在教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教科书上讲解秦朝灭亡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这样讲虽然很简练,但不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描写: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既不脱离教科书,又吸引了学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时,我们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略加试探后就直截了当地问:天津阅兵的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有些风闻。接着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手诏给他看,并说明了来意。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正色道: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还说:阅兵时只要皇上到我营里,传号令杀奸贼,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但是,当天晚上袁世凯就从北京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这样一讲,就把口蜜腹剑的野心家袁世凯大耍两面派的卑鄙伎俩揭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看出走投无路的改良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致命弱点。此外,讲中日《马关条约》时,教师也可以引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之间的对话,同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在讲到历史人物时,利用一些简短的具有评价性质的形容语句,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只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就尽量在这个人物的名字前面加上能够反映其特点和本质的形容词句。例如,教师讲到秦始皇,就说千古一帝秦始皇;讲到王安石,就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讲到林则徐,就说禁烟运动的领袖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可以这样提,如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革命先驱李大钊、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同样世界史上也可以这样,如铁血宰相俾斯麦、无产阶级叛徒考茨基、战争狂人希特勒、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等。这种讲法不仅能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本质,还能够激起学生爱憎的感情,较好地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除了从内容上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还要表达清楚,声调还要和谐有节奏,总而言之,要使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历史本身是具体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正如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所说:历史是整个的、有生命的、进步的东西。如何让活生生的历史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对历史老师是一个很大挑战。

(江苏  何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