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新的课文。本报记者 杨映波/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原来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8页闻一多的诗歌《死水》,将被新登场的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般的姑娘所取代。
从今年9月1日开始,我省高中课改正式启动。在课程调整的同时,各科课本也相应有了变化。高中入学新生手中,一次性拿到了两本语文教科书。记者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新教材不仅薄了轻了好看了,一些沿用了多年的课文也改了。
外面看:更大气更多彩
多年以来,高一语文课本均是橙黄色古典封面:清明上河图外加书法。170余页的厚度,素净的内页也是庄重之气十足。新的语文课却来了个大变身:不仅变薄,而且更显“修长”。封面配图换成了壮丽或秀雅的山水,内页更是色彩斑斓。
里面瞧:课文数量压缩不少
此次,高中课改不仅将6册必修课本减为了5册,而且每一册分量均比以前减轻了很多。原教材第一册6单元共24篇文章,这还不算单元后的选读篇章。而新课本上,一、二两册分别只有12、13篇课文。比如旧课本仅一册中的现当代诗歌部分共选取11首,而新教材两册现代诗、古诗合起来才11首。
课文调整:
《死水》、《我与地坛》被取消
具体内容上,前面提到的《雨巷》,首次由选读诗篇上升为必读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包身工》继取消后再一次出现;《小狗包弟》、《飞向太空的旅程》等时代感较强的文章出现在新生面前;而梁实秋作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及《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两篇短新闻首次入选课本……
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经典名篇被取消:闻一多诗歌《死水》、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甚至原教材第四单元“序言”根本未在一、二册新课本上出现。鲁迅的《呐喊》自序被取消,同时,鲁迅的另一篇作品《纪念刘和珍君》选入了课本。
“在文章增减的选择上,我觉得课改也称得上是顺时顺势。”玉溪一中语文老师刘传实说,“比如现代诗单元,《雨巷》代替了《死水》,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美学原则。《死水》一文虽素来被理论界认为具备了‘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但因为诗中所述与当前时代太过脱节,许多学生在理解上都非常困难。而《雨巷》,由于人的情感向来不分早晚,因此那种‘淡淡的哀愁’依然很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
“另外一篇文章的变动在古代散文上:《荆轲刺秦王》取代了《勾践灭吴》。”刘传实说,这两篇文章时代背景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主人公一为君王,一为刺客。刺客,在当时属于下层民众,可说是不入流的人。史书为这样的人物立传,学生们学起来也能接受一种人文教育。
编排变化:“网络作文建议”栏目现身
不仅如此,新教材在编排上也有所改变。旧教材分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而新课改必修课本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两个版块。前者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和探究能力。后者希望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语文教材(必修)还增加了“网络作文建议”栏目,学生可通过网络互动方式写作文。
“我觉得新课改后的语文课本更适合我。”刘传实笑着告诉记者,“新教材给老师发挥的空间更大,所选文章的延展性、灵活性也更强。”
刘传实认为,此番课改对于语文课本的动刀也是给学生减负的一种体现。原本必修6册,现减少为5册;原每册书6单元,现减为4单元;原每单元4篇课文,现改为3篇课文。他还告诉记者,第一册的梳理探究,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部分,可以说是既回归传统,又关注现实;而名著导读,对于当前学生们静不下心来读大部头的现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文学素养。另外,阅读部分也有改进。以前几乎纯粹是老师领读的形式,现在‘阅读’后面加上了‘鉴赏’二字更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新增加的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无疑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相关链接
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
早在2007年,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就改了,其中:《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古文名篇通通撤下。
湖北:语文新教材,新面孔好多
湖北省今年启用的新教材中,新增加的课文约占一半。课文增加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提到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飞向太空的旅程》等时代感较强的文章。一些经典的老课文淡出必修的新教材,包括《阿Q正传》、《药》、《项链》、《荷花淀》、《南州六月荔枝丹》、《致橡树》、《我的空中楼阁》等,其中部分课文进入选修读本。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