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如何备考高考英语对话填空题

阅读:14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31 22:40:06
江西省新余一中邹桂芽
一、对话填空的特点和要求
1.选材特点
   根据高考样题,所选材料为一段情景丰富的对话,材料体现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特点,信息量大,语言符合真实交际。材料创设一个较为明确的语境,具有口语特征,语言地道、流畅,听起来自然、真实。
2.知识与能力要求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语法知识,如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语态、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从句、非谓语动词等,注意所填词的适当形式;熟悉高考大纲词汇,准确拼写单词。
    2.熟悉口语特点,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对话一般都是口语体裁,往往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其中不管体现语言功能的词汇、习惯表达和有关句型,要充分体现口语特征。
3.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尤其是对整体语义的理解能力。该类题型体现“坚持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的命题思想,强化语境因素,着重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考查运用背景知识的能力。对话内容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语篇信息,其间交织渗透着某个(些)文化背景知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该方面知识的能力,考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二、命题形式
在一段对话中挖去十个单词,要求考生在了解对话的基础上根据首字母拼写出这个单词的适当形式,并写在标有题号的右边横线上,其设空密度约为17个单词空一格,涉及的词性有名词、动词、代词、数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实词为主。所设空白的答案有的由已读过的上文决定,有的由未读过的下文决定,还有的要综合上下文而定,所以所设空白分为三类:1)前制性设空;2)后制性设空;3)语篇性设空。
第一 步通读全文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可跳过空格,不必太注重细节,明白对话的大意即可。同时,还应抓住对话的来龙去脉,掌握了来龙去脉也就清楚了作者的思路,对体会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释义解题大有帮助。
所谓了解大意即通读全篇对话,弄清大意和结构,确立正确的背景知识,为正式的填空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少考生担心自己的阅读水平有限,有的甚至碰到空格的地方就会有莫名的紧张感,认为阅读一篇满是空格的文章必然无功而返,与其这样浪费时间,倒不如看一句,填一空。其实,这正好陷入了一个误区。要知道,短文中的空格不是随便就去掉的,从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能力这一可信度而言,对话填空在出题时就有这样一条原则:去掉10个空格后不会影响考生对对话大意的了解。所以,考生在正式填空前,完全不必为理解上的障碍而省略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此外,考生在第一遍阅读中,要善于把握对话的背景、主题或结构,并结合常识判断并构建一定的预期答案,并在随后的阅读中,不断修正,以求与原文一致。
第二步     初选答案
 对话读完了,了解大意后,考生便可以开始正式填空了。在填写每个空格时,要尽量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初步给出每个小题的答案。
第三步    寻找线索
 对话填空这一题型确实不同于单句理解与结构分析,必须从整篇对话入手,通篇考虑。尤其当暂时无法给出某一空的答案时,一定要仔细地在上下文中寻找相关线索,而有时这样的线索往往藏在距离所设空较远的地方,同时考生也要特别注意文章的起始句,句子中通常隐含着相当重要的语境或时态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线索”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强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1)前制性线索:从上文中找
2) 后制性线索:从下文中找
3) 语篇性的线索:从上下文中找
4) 文化背景线索:对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
5) 口语线索:作为对话口语特征十分明显,解题时不能完全按照解阅读理解题那样的技巧,要充分考虑口语因素。
6) 习语和固定搭配线索
题目涉及到动词的用法和各种搭配关系,这是由动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动词在搭配关系上与名词、介词、副词的用法紧密相关。
7) 语法线索
考生不仅要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更要有针对性地对语法结构、句式特点进行分析,对话中所设空格中需要填的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用哪类词才合适,应采取什么样的适当形式等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从而迅速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步   回头补缺
因为对话填空这一题型是刚出现不久,估计难度不会很大,但从高考的答题分配时间(10分钟)来看,高于一篇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7分钟),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答题时,如果有的空格一时做不出来,应立刻跳过此空,继续往下做。我们不提倡考生在某一空格上花费大多的时间。道理不言自明,只要考生坚持往下做,随着空格变得越来越少,对文章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轻松、清楚,有时就能从下文的线索和暗示中找到答案,这样再回过头来填上答案,也未为晚也。
第五步    核实答案
 题目填完后(除个别难度较大的题目外),考生应用1、2分钟时间将答案带入原文通读,通读的目的是通过“语感”来核实答案。这样读下来,不仅可以改正填错的词,而且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启发,把第一遍没做出来的空格补充完整。
  附件大小:70K  附件下载 来源:  编辑:zouguiya0908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