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阅读:16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6/8 17:27:18
摘要: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遇到的问题,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
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已经两年时间了。由于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以及评价和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实施化学新课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迷惑,尤其是刚开始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必修模块的过程中,对必修模块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教学策略与评价问题都存在一些困惑。本文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主要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
常规物质性质的教学是去情景化的,直接介绍物质的性质,顺带物质的用途。一些学生反映化学学习很枯燥,需要记忆大量化学方程式。由于新课程的目标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必然要求将去情景的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此外,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必需的。例如山东科技版化学1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首先通过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让学生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通过火山喷发自然现象创设教学情景,关于硫单质的性质学习,抓住学习物质性质的思路,从非金属单质的通性和元素化合价预测硫单质的性质,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验证预测。
2、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缓解教学时间压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知识)变成了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必然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整合教学,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即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物质性质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建立相关的科学方法,形成必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事实证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仅仅通过讲授达到,也不可能脱离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一样的。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情感与态度才是内化了的。
在化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反映教学时间紧张,甚至认为新课程将原来两年的教学内容放在36学时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化学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Ⅰ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如元素观、分类观、比较观)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教师对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为,在原来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擅长讲解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忽视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因此,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教学一般需要三课时完成。在必修课程中,教师能够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吗?怎样才能完成呢?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在相互转化中学习即0价铁、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避免将单质铁、氯化铁、氯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等,一个一个物质的系统讲解。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既是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是巩固与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不但学习了新的化学知识,也获得了新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3、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的状况,改变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真正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核心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讨论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对观念意义的交流,其中包括对疑点、假设以及论点的提出与评价,可以增进学生原先的观念理解。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建构,能够使学生进入高水平思维,使他们形成和发展关于科学现象的有意义的认识。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交流研讨栏目开展多种讨论活动。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在化学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化学概念理论比较抽象,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或活动能驱动学生思考?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或者学生对其具有一定的模糊认识,涉及到学生的已有经验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量”的时候,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利用宏观物质的质量确定微观粒子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明白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运用活动把对概念或理论的认识外显,如用最大的放大镜观察到的水的内部情况……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抽象程度,使理论结果形象化。下面应用问题策略的具体案例。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是个抽象难懂的概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这个概念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呢?下面这个片断教师主要应用了问题策略,在分析教学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脉络和学生的认知脉络基础上构建了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线索。
12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