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材料作文如何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阅读:94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5/15 16:28:28

  一、弄清褒贬倾向

关键语句本身的感情色彩,往往是命题者感情色彩的折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在公园散步或树荫下小憩,我们有时会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在专心致志地修剪冬青树。他们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向上窜的冬青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平平整整,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

分析:材料的褒贬倾向是十分明显的,是欣赏修剪后的冬青的整齐美。据此,只能提出“要克服不良的现象(思想)”“集体需要纪律”“整齐是一种美”等立意。但是,有些同学不顾材料的褒贬倾向,而提出“不要压制人才”“要自由”“要人权”等观点,显然误解了材料,也就违背了命题者的意图。

二、把握陈述主体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许多对象,但若找准了其中的陈述主体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

材料: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过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开始由树皮往里吃。它们微小的却不停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捍碎的甲虫面前。

分析:这则材料寓意深刻,但同时干扰因素也很多,学生容易在审题立意中出现偏差。通过分析可知,材料是把树放在两种情况中对比:一是成材前,虽然遭受了闪电、山崩和风雨的巨大摧残,但仍顽强成材;一是成材后遭到微小的甲虫攻击,却毁灭了。陈述的主体显然是树而不是虫。因此,立意应为“成绩面前不骄傲”“要防微杜渐”“要消除不良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小甲虫上,放在大树的成长上,如“要锲而不舍”“团结就是力量”“逆境出人才”等。这些立意显然未从总体上把握住材料的陈述主体。

三、注意逻辑关系

要辨析材料中关键语句所包含的某种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等偏正型关系。因为,这类关系的句子,其表意重心往往在正句上。

材料: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述了一位渔人游历“世外桃园”的故事,幻想出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后人用以比喻没有矛盾的安乐之地。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

分析:有些学生看到这则材料会不假思索地确立“要有理想”这类的立意。其实,整则材料从句间关系看为转折关系,当依正句“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立意。因此,最佳的立意应是要直面现实,正视矛盾,在矛盾中拼搏发展。

四、联系社会背景

命题者都是现实的人,他们所提供的材料肯定会或显或隐地面向实际,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必然结合社会背景气氛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材料: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气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道:“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细草们没有回答。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作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宇宙,君临乎小草,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一声雷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折在草原上。寄生树渐渐枯死了。

分析:这则材料可有如下立意:

1)从寄生树站在古木的高枝上的角度立意:要学会利用外物;(2)从寄生树站在古木的高枝上洋洋自得地自夸的角度立意: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盲目自信;(3)从寄生树倒折枯死的角度立意:要学会自立,克服依赖。

其实,这则材料时代气息很强,根据当前青少年多依赖父母或老师,自立能力差的实际,立意(3)才最符合命题意图,才是最佳立意。当然,立意(2)也比较切合材料的寓意。

文章作者:曾珊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http://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