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知”到“信”转化的必要性

阅读:16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1 11:15:07
     二、实现“知——信”转化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内在要求
从德育过程上看,我国的一些伦理学理论认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发展过程,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对教育对象的作用与影响也必然要经历这样的前后相继,一环套一环的发展过程。同时,我们可以将这五个环节做两个层面的理解:“行”,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达到和实现的目标,即将其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运用于我们的实践之中;而“知﹑情﹑意﹑信”四者,则是达到这一目标“行”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和基础,而“知﹑情﹑意”又内在的统一于“信”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信仰作为一种立体结构的形式存在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包含由低到高的的三个层次:“可信”为基础层次,“确信”为中间层次,“坚信”为最高层次。所谓“可信”,即使教育对象基于一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的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进而对信仰对象的主体认可和接受,这里就包含了信仰的确立要以一定的知识理解掌握为前提;“确信”则是在通过理性判断建立起来的“可信”基础上,情感这一非理性因素参与的对“相信”的强化,是最终形成信仰的精神动力与“催化剂”;而“坚信”是通过意志力的参与,扫除信仰确立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形成的长久的﹑稳定的﹑坚定的信仰的最高境界。即信仰是包含“知﹑情﹑意”在内的可信﹑确信﹑坚信的内在统一。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达到“行”这一终极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形成教育对象的信仰。只有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可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否则,马克思理论对于教育对象来说过就可能只是一种明知正确却记不起主体任何兴趣与反应的空洞的符号。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仍停留在知识性层面,因而,实现“知——信”转化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内在要求。
三、实现“知——信”转化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低下的关键所在
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的专家学者对此作出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单就马克思理论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这一块,有学者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涉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有的学者则涉及到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有针对性与现实感,提倡情感体验法,实践强化法等的运用;还有学者从心理学层面阐述建立包含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信念引导机制在内,践行强化机制在内的心理认同机制,如此等等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具体层面的认识和了解,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的出发点或落脚点似乎仍是停留在怎样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好﹑更高效的传授给教育主体,即着重于由过去的学生“反感﹑厌恶”到“乐于﹑欣然”接受。这样教育的课堂确实是愈生动了,从知识层面讲,教育的效果也确实愈显著了,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确实是愈多了,但实践层面呢?知道“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可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却不免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观望与怀疑;知道“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却是佩服那些默默无闻的底层劳动者,却希望自己不是。原因何在?他们只是“知道”,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事不关己的理论知识在学习掌握着,而非信奉﹑信仰,也就更谈不上主动自觉的运用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没有发自内心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的忠诚的信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无效果可言。改进也好,更新也好,关键在于“知——信”转化。
在解决对策上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要,一方面探索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类型,改革评价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消除学生的认同障碍,实现“知”“信”矛盾的转化。
课程理念更新也好,教育方法改进也好,其种种更新﹑改进的关键在于要将“知——信”转化这一根本理念,根本途径,根本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当中,使之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或“灵魂”,最终达到“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张天宝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教育学》 华中师范学院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王锐生 薛文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美学基本原理》 刘叔成 夏之放 娄昔勇 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三版
        6、《教育心理学》 张春兴 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黄石实验高中:程勇

12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