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例谈历史隐性专题线索的挖掘和构建

阅读:59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20 18:11:17
历史教材在叙述历史事件时,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课文文字所表述的显性历史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之外往往还隐藏着另一条历史线索,即隐性历史线索,它客观地存在于历史发展之中,由于受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侧重点的约束与限制,这种线索若明若暗地闪烁于教材文字之中。一般情况下学生较难发现和捕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而这些隐性历史线索在新课改和目前高考命题中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利用隐性线索来开展学习,可以更有效地培养的学科能力,按这种思路命题,能更真实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和理解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所存在的隐性历史线索作一定的挖掘和整理,使之显性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隐性线索的挖掘首先应着眼于同一章节内容之中,这样的线索跨度不大,相关知识点易于发现和捕捉,学生亦容易进行理解和分析。在这样的范围中挖掘隐性线索是较为容易的,应成为构建隐性线索的起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除了资产阶级和国王进行斗争这一显性线索外,还有一条宗教斗争的隐性线索,即天主教、国教会与清教徒、新教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的实质仍旧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但是斗争的特点和呈现方式则有所不同。在这里,首先要弄清课文出现的四个宗教概念,即天主教、英国国教、清教徒、新教。
在目前较为流行的全球通史观的影响下,历史学习和高考命题有了全新的变化,挖掘构建该线索具有顺乎潮流恰当性。该线索的组建视野要宽,联系要广泛,对线索中每一个时期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新课程标准和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以教材知识为基点,大胆地而科学地超越课本知识,使所学知识进一步与当今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也就是有较宽延展度的大历史教学观。据此,隐性线索的发现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材知识的局限,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与热点,去挖掘构建一些对学生生活有直接冲击力和亲和力专题线索。例如,人口的迁移是高中历史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的隐性线索。其基本的知识要素在教材中比较显著,但是在构建此线索时,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本限制,结合实际果断拓展相关内容,以此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
综上所述,隐性线索的发现要求学生具有历史学习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实是对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提炼,并在常规知识线索基础上推断特殊知识线索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要求全面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尤其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发现、归纳、概括、比较和分析,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形成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云南楚雄市教育局教科所 刘建伦)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