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如何学习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探究

阅读:49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1 9:20:49
刚从师范毕业便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时就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句话便一直激励着我去寻找种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兴趣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几种历史教学法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高中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认知过程可分为表象-概念-“表象”。表象的建立与认知过程中情境密切相关,如果在一种生动强烈的情境进行强化刺激,那么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建立的表象往往感知强烈深刻,思维流畅活跃,形成的概念系统又深刻,记忆持久清晰,为形成新概念打下基础。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形象性。2.情趣性。3.参与性。4.寓理性。我在实际案例中使用如下情境教学,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内容,时间比较久远,内容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创设情景。如讲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可以资料引入,图片呈现,创设情景:①《礼记·礼运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②《西周分封示意图》③《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④《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设问:以上材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问题。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在课本中找到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相关内容。加强对历史教学情境的观察体会运用,是历史新课程对历史校本教研所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愉悦的情境活动中,发掘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
二、文史结合法。历史本身是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中也应用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讲述吸引学生,即使有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教学中也要注意文史结合。即使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人入胜的内容也无多少听众。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将搜集到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典故、对联、歌词等语文知识,恰当穿插,通过巧妙的设疑、精心的引导和精采的讲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地刻苦钻研,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学习《秦汉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这一课时,向学生提出:“‘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又如,讲北宋时提出“杨家将中的杨令公真有其人吗?”。“‘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年败绩,割地求和’这一对联说明了什么?”等,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如讲述宋代民族史时,引用宋朝文人刘迎的诗:“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来反映宋代融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就比较生动。
从历史具体的、形象的感受开始,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历史人物、历史场面在学生心目中活起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场景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个案研究。“个案探究”策略着眼于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即依托于教师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每堂课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个案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学习能力。 其一般实施程序是:确定探究主题——提供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
确定探究主题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探究主题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这一探究主题即探究的历史“个案”。在探究主题的确定中既要考虑学生探究的可行性,又要兼顾问题的可探究性。
提供历史资料  
教师根据探究主题选择能说明问题的历史资料,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础。在历史资料的选择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历史资料应尽量多样化,文字、图片、声音、录象……通过多媒体的历史资料来展现历史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二是历史资料应尽量多面化,即能够反映历史问题的各个侧面,在有些开放性问题探究中,要有能反映不同观点的历史资料。
解读历史资料   
一般由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设计小组探究的形式,但学生在解读历史资料前教师必须针对主题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作为学生阅读史料的指南,避免散漫无归。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指导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合作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是运用历史资料对主题和个案进行分析,分析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谈话法,教师问学生答是多数教师掌握的较好的谈话法,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问难、辩论,学生向教师提出生成性的历史问题。
总结整合交流 
在个案探究环节后,教师要对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整合,由于“个案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打破了教科书的体系,很多情况下又往往比较琐细,因此有必要通过总结和整合,为学生重建知识网络,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结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法,也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法的结合,无论是历史情境教学、文史结合,抑或个案研究,方法不过是过程,最终目的仍是致力于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