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中“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可以看出,用血缘的亲疏来区分正、庶,维系大宗、小宗的政治等级,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故C项错误。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是“家天下”局面开始的标志,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从材料中“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看出,该流派的主张与儒家讲究亲疏贵贱等级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与材料中“严而少恩”的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法治”,不顾及“亲亲尊尊之恩”,符合“严而少恩”的特点,故C项正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对材料中表述的土地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A.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 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
C.春秋战国时逐渐瓦解 D.奴隶在土地上集体劳作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