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能孵化能工巧匠的中国制度
吴钩
传统中国不但代有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而且很早就发展出一套维护产品质量、夯实工匠精神的制度,其中可圈可点的就有两个:“勒名制”和“国家质量标准”。
所谓“勒名制”,是指国家强制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器物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即按名字追溯制造者的责任。这叫做“物勒工名”。据说早在春秋时,就已经有了“物勒工名”的制度,《吕氏春秋》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以情。”唐朝时,“物勒工名”写入唐律,是一项强制制度,凡制作兵器、陶瓷、漆器、金银器、建筑器材等等,工匠都必须在他们制造的产品上勒刻下名字,表示对产品质量的担保。
宋徽宗年间,宰相蔡京当权,为了将反对新法的保守派大臣永远打倒,他列了一个黑名单:上面都是宋哲宗元祐年间当政的大臣姓名,称“元祐党人”。蔡京要求各州县都必须将“元祐党人”的姓名刻在石碑上,公示于天下。但在勒刻“元祐党人碑”时,受到了一些抵制,比如在长安,一个叫做安民的碑工被官府征用来给“元祐党人碑”刻字,安民拒绝了,因为在当时的舆论中,很多“元祐党人”都是德高望重之人,人们不希望看到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示辱。但官府强迫安民必须刻碑,不然的话就拿他治罪。最后,安民没办法,只好“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即批准他免予“勒名”,否则,他坚决不刻石碑。安民不愿意“勒名”,是因为他知道,替蔡京刻这“元祐党人碑”,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耻辱,损害他的信誉。珍视匠人的信誉,正是传统工匠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