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宋仁宗末年,他曾向朝廷上制策,提出改革弊政的主张。后来政治思想日趋保守,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以此贬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又被控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召还为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又受到旧党的打击,出知杭、颍等州。新党再度当权,先后被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和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第二年,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一扫以前文人词柔靡纤弱气息,对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长期受佛老思想影响较深,限制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东坡全集》。
相关背景
嘉祐六年(1061),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都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十九篇,后来将这五十篇文章编为《应诏集》十卷,本文在第九卷。
留侯,指张良,字子房。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欲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始皇大索天下十日,弗获,良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记》有《留侯世家》。张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张良无战功,刘邦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千户。”张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
本文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重要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