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
秦王朝的兴与亡
战国时代,各国竞相进行改革,其中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秦国开始了以统一中国为目的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秦始皇借助先人遗留的基业,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借助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猜疑、争斗和软弱,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而这场战争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严刑酷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营造长城、阿房宫和陵墓;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收集民间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修筑运兵驰道,开凿灵渠;北抵匈奴,南击闽越。残暴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人民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秦末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