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考点精讲
《考试大纲》对这一部分考查要求有四项: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初、高中语文课本所涉及的一流作家,或选用其作品,或在单元知识短文和课本注释中介绍过的(这里也包括一些古今中外作家,知名度较高但没有文章入选课文的)。中学课本涉及的古代中外的作家,将近300人,应识记每位作家的姓名、国别、代表作等,其中部分中国作家还要记住原名、笔名、字、号等。
所谓“文学体载”,是指常见的文学体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所谓“常识”,是指体载的概念、分类、发展、艺术特点等。
考查“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载”,以往高考中常采用选择题这一题型,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在以往的高考试卷中,曾经考过“默写中国名言、名句”这一内容。由于有不同意见,高考就取消了这一内容。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人们逐渐形成了共识: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名句名篇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考试大纲》中又恢复了这一内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查一般采用填空题这一题型。
考题精析
【例1】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故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学然后知不足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解析:该题选择了《礼记•学记》中的一名话让考生填空,题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题出得好,它既依纲扣本,又注重拓展迁移,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若用心。为配合新教材,教育部推荐了高中生课外必读的书目,《礼记•学记》榜上有名。那么,如何检测考生的阅读情况呢?以名句篇默写的形式考查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此命题,给平时肯读书、广涉猎、语文素养真正好的考生增加了得分的机会,对引导广大考生主动阅读“经典”,亲近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例2】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8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2)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 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答案:(1)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该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层级为A级。名句名篇的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常见常用的名句。2003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试题不折不扣地贯彻了这一原则。试题仍然沿用2002年的三选二模式,两句分别出自高三册的背诵篇目:杜甫的《登高》和李密的《陈情表》,另外一句课外的出自《论语》,是标准的名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似乎够不上名句的级别,《登高》中考其2、3句,也让人有纯检查背诵之嫌,不像考较完整的名句名篇了。不过这倒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要把教材中的背诵篇目逐字逐句地背熟、默对,以不变应万变,切不可猜题押题,抱任何侥幸心理。
【例3】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7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样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一般是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作家作品为考查范围,把有关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年代、国别、代表作品、文学史以及文学体载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编排,让考生判断正误。本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答案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