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森的《荒政从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析:从材料中的“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少量投入市场,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B
2.(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
建置
|
作用
|
开皇三年
|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
大业元年
|
开通济渠。
|
接驳洛阳与淮河。
|
开元二
十二年
|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解析:三则材料反映的都是南方的粮食要运到北方都城,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央集权的信息,只是反映南粮北运,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B项错误;隋唐时期政治中心还在北方,D项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