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解析】 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反映了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的态度,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A项正确。
【答案】 A
2.1911年前后,全国铁路总长的93%以上,全国机械采煤的93%以上,全国生铁生产和铁矿开采的100%,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下列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列强成为武昌起义直接目标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体现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
D.导致民族重工业发展的艰难
【解析】 武昌起义直接目标是反对清王朝,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全国铁路、机械采煤量、生铁生产和铁矿开采几乎都被列强控制,说明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这也是导致民族重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所在。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