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解析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混战,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并不尖锐,故A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铁犁,未提到牛耕,故C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说明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8·全国卷冲刺押题卷)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水车”,这有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重庆调研)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 )
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
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
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解析 据“业于茶者七、八”“召采茶人力百余人”可知该地区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