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1.基督教概况
(1)派别: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2)核心: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救赎”。
2.天主教会地位
经济方面
|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
政治方面
|
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
社会生活
|
中世纪的西欧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事事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
3.新经济因素产生
14、15世纪,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天主教会的腐朽
(1)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2)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荒淫无度,根本不管教务。
(3)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5.天主教会控制下的德国
由于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图解示意] 从不同角度认识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
→
[课中思考] 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
【提示】 不能。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随着新的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序幕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内容
(1)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只能靠终生“悔改”。
(2)主张“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
(3)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4)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影响
(1)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