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2.(2分)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2分)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C.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D.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4.(2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5.(2分)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3000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由此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仁者,爱人”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教无类”
6.(2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7.(2分)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
举措
|
汉高祖
|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
汉文帝
|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
汉武帝
|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
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8.(2分)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9.(2分)《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