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 )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并给土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
解析:选B。题干材料“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表明当时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阶级矛盾,为维护统治,避免农奴暴动,统治者应主动进行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
2.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但外国资本主义并未被排挤出俄国市场,④表述不正确,故选A。
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D。注意问题的角度:政治改革的目的。A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为沙皇专制和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C项不属于政治改革。
4.在穆罕默德·阿里登上埃及政治舞台之际,对埃及争夺最激烈的西方国家是( )
A.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
B.英国与奥斯曼土耳其
C.英国与法国
D.英国与德国
解析:选C。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都极力染指埃及,企图把埃及作为争霸东方的基地。故正确答案为C。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初就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方国家侵略
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解析:选A。阿里推行经济改革,是在政权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马木路克的势力已经被消灭;改革并不是一开始就遭到人民的反抗和抵制;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对事实上已取得独立的埃及也不是太大的威胁;最让阿里担心的还是西方国家的侵略,故A项符合题意。
6.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却是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改革
D.欧洲强烈的干涉
解析:选C。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其统治,它的政权是封建性质的,不可能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是阿里改革“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
7.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强大
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派的形成
解析:选C。A、B、D三项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部因素,只有C项属于外部因素。
8.“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这段材料中“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 B.上层武士
C.大名 D.民众
解析:选A。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体现的历史信息,诸侯、公卿等不能担当起纠合、举义之任,再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中下级武士。
9.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