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指出:“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推行“左”的路线,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解析:选D。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错误奠定理论基础,故选D项。
3.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A。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但这种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自1956年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
4.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 )
A.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选B。从材料时间信息以及“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可知因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大量出售余粮,这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农村经济获得发展。
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解析:选C。邓小平的这段谈话主要是论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材料反映了( )
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分析能力。各种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这些票证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