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岳麓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的近代改革第16课改革永远在路上学案选修1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82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16 10:24:5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2)目的:纠正长期以来的倾错误。

(3)内容: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作用: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政治路线: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目的:彻底拨乱反正。

(2)内容: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划时代的决定,确立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意义: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115,思考: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 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帜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阅读教材P116,思考: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 遵义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妥善处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的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

(1)必要性: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发展,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2)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起步:重大举措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对土地经营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调整产业结构:1984年开始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乡镇企业大量涌现,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③推行税费改革: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即“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目的是通过对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17,思考:

3.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

提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后来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