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民主义
1.背景:面对鸦片战争之后亡国灭种的危局,许多志士仁人提出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均告失败。
2.思想渊源
(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2)中国传统“大同”思想。
(3)信奉进化论与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3.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为《民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4.内容
(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实行“平均地权”。
区分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内涵
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
(1)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2)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5.意义
(1)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2)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3)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
——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
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孙中山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
(2)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4.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5.评价
(1)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2)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