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在俄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剧本《德米特里·卡列宁》里,有如下一段台词:“是谁给这可怕的权力,让一些人奴役另一些与他同样生活的人的意志,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主人为了排解愁闷,随意将他当做一头牛卖出,换进来一匹马,或者一条狗,而他却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这段材料的批判锋芒直指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②别林斯基对农奴制深恶痛绝的原因是后者剥夺了农奴的人身自由 ③别林斯基认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别林斯基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别林斯基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批判和揭露,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但材料不能体现出别林斯基已认识到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故选B项。
2.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见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农民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材料“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表明这些农民获得了与农奴主一样的、平等的法律上的自由,B项符合题意。
3.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他的改革,史学界却认为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D
【解析】从改革的内容看,它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结果看,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D项。
4.改革后的1861—1863年间,俄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A
【解析】农民暴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结合时间信息“改革后的1861—1863年间”可知,农奴制改革并没有解决阶级矛盾问题,阶级矛盾依然是尖锐的,A项正确;B项“没有丝毫改变”说法错误;C项“没有取得成效”说法是错误的;D项“革命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故选A项。
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C
【解析】列宁强调的是1861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的重要一步。根据所学史实,这次改革后在政治领域仍然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故B、D两项错误。列宁这句话的意思不仅阐述了这次改革对俄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对政治上的影响,所以A项表述不全面。故选C项。
6.关于俄国两次改革的不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是为巩固沙皇的统治,亚历山大二世是为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前者鼓励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后者解放农奴
C.前者强化了农奴制,后者废除了农奴制
D.前者受工场手工业发展影响,后者受工业革命影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