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解析:选A。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因此答案为A。
2.毛泽东作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词中提到“暴动”,其矛头指向( )
A.国民政府 B.北洋军阀集团
C.日本帝国主义 D.南京临时政府
解析:选A。秋收起义中革命的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故选A项。
3.右图题词的含义是指( )
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C.放手发动农民运动,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D.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联合政府
解析: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因此答案为B。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
A.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
B.国民革命在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
C.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解析:选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讲是由国情决定的,而当时的国情突出地表现为“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展出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开展经济建设
解析:选C。从材料的信息时间“民国三十四”可推断出是1945年,地点是“渝市”即重庆,不难理解是国共重庆谈判,然后分析正确答案即可。
6.“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选D。注意有效信息:“中原”“刘邓大军”。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事,它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7.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解析:选C。时间是“1953年”,当时正开始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答案为C。
8.1966年,毛泽东在《七律·有所思》中写道:“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诗文中的“有所思”主要是指( )
A.如何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B.怎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
解析:选D。注意关键信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思想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答案为D。
9.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解析:选B。A项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列宁,C项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