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高考模拟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85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6/8 18:12:0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1. “佛系青年”既指将“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指导准则的部分青年,也指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做什么都无所谓,随波逐流”的一种社会现象。 看到“佛系”一词,不免与佛教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联系起来。然而,它与佛教的教义大不相同。佛教中的淡然,是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大彻大悟。而青年群体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切随缘”的态度,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面对自身童话世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对立时的逃避和妥协。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他们把喜欢独处、不愿意恋爱、只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这反映了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现状。但是,中国孕育“佛系青年”的社会环境与日本有本质区别。日本低欲望社会的出现是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生活转变,是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带来的理念变化,这种转变是主动的。而中国“佛系青年”现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其实质是一种遁世消极的文化。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演变。“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佛系青年”与“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同时,“佛系青年”又是“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丧文化”是青年群体通过娱乐与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是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内心澎湃的奋斗精神。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过主动贴标签的方式,为自己的颓废妥协与信仰缺乏披上一层“合理化外衣”。 “佛系青年”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但这种特定时期较多人具有的社会心态并不是自发性形成或者随意蔓延产生的,它的产生类似于涂尔干提出的“以某种心理模板作为框架,使某一群体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异的甚至大相径庭的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发生趋同”。首先,中华民族传统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