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2价)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这个反应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B.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 +Fe2+
C. 该反应说明金属单质都能与盐发生反应
D.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铁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和可溶性的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相应的盐,所以这里的“铁”是指铁单质。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进行分析。
【详解】A.Fe+Cu2+=Cu +Fe2+,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比铜活动性强,故不选A;
B.铁与可溶性铜盐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 +Fe2+,故不选B;
C.并非所有金属单质都能与盐发生反应,必须满足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才可以发生,故选C;
D.该反应中铁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故不选D;
答案:C
2.生活离不开化学。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 衣紫腰银 B. 点石成金 C. 铜鸵荆棘 D. 铁柞成针
【答案】A
【解析】
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该金属是银,表面会逐渐变黑是生成了Ag2S。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A. 衣紫腰银涉及金属银,故A正确;B. 点石成金涉及金属金,故B错误;C. 铜鸵荆棘涉及金属铜,故C错误;D. 铁柞成针涉及金属铁,故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