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较大的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选C 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A正确;由于液溴易挥发,密度大于水,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应加水封,B正确;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影响着物质的溶解度等,C错误;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含有1 mol Cl-的NH4Cl溶液中的NH数目小于NA
B.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的16O2和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0NA
C.1 mol甲烷与1 mol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的分子数一定为NA
D.56 g Fe与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8.解析:选A。A.因为NH属于弱碱根阳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含有1 mol Cl-的NH4Cl溶液中的NH数目小于NA,故A正确;B.因为 16O2和18O2中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的16O2和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不为20NA,故B错误;C.因为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CH3Cl、CH2Cl2、CHCl3、CCl4,所以1 mol甲烷与1 mol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的分子数不一定为NA ,故C错误;D.56 g Fe与足量的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D错误。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该溶液中有Fe2+,无Fe3+
|
B
|
将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加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试管中
|
试管中的溶液紫色褪去
|
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气体
|
C
|
向蔗糖与稀硫酸加热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5分钟
|
溶液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
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
D
|
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并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9.解析:选C。A.实验结论错误,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是亚铁离子特征反应现象,但是不能证明是否存在铁离子,故A不正确;B.实验操作设计有问题,乙醇易挥发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干扰乙烯的测定,故B不正确;C.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碱性,再加新制氢氧化铜,由于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故C正确;D.实验现象错误,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由于外面包了一层氧化铝并不滴落下来,故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