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籍中对“鍮石”有如下记载:“鍮石,自然铜之精也。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炼成者,假鍮也。崔昉曰: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成鍮石(假鍮)。”“水银坠地,鍮石可引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假鍮是一种合金
B.炉甘石中的碳酸锌在冶炼中被还原
C.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
D.分别用硫黄和“鍮石”处理“水银坠地”的原理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假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ZnCO3ZnO+CO2↑,C与ZnO发生:C+2ZnOCO2+2Zn,Zn与Cu熔合成合金,A项说法正确;Zn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项说法正确;鍮石为铜单质,不与盐酸反应,假鍮石中含有锌单质,锌单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C项说法正确;消除水银污染,硫黄与水银发生反应生成HgS,鍮石与水银形成铜汞剂,属于合金,原理不同,D项说法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加入29.4 g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NA
B.常温常压下,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
C.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生成1 mol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为NA
D.25 ℃时,1 L pH=10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2CO3的数目为10-4NA
【答案】A
【解析】A.若加入29.4 g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相当于阴极上析出氢气和铜,生成0.3 mol铜转移电子个数=0.3 mol×2×NA/mol=0.6NA,根据原子守恒知,生成0.3 mol水需要0.3 mol氢气,生成0.3 mol氢气转移电子的个数=0.3 mol×2×NA/mol=0.6NA,所以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数为1.2NA,选项A正确;B.常温常压下,11.2 L 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0.5 mol O3和11.2 L O2的分子数不相等,选项B错误;C.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解除生成乙烯和乙烷外,还会裂解生成甲烷和丙烯,则生成1 mol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大于NA,选项C错误;D.25 ℃时,1 L pH=10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2CO3的数目小于10-4NA,选项D错误。
9.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20个
B.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A
【解析】B项,该分子中碳碳双键连有的碳原子共面,苯环连有的碳原子共面,碳碳三键连有的碳原子共线,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和苯环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故12个碳原子可共面,错误;C项,该分子中含有—CH3和—CHF2,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错误;D项,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不在两个双键碳原子所在的直线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