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4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1/11 8:09:1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和发展于东亚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而伴随着农耕族群所建政权的出现,最迟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下观”和“族群观”。 囿于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对皇权的崇拜,中国古人将东亚区域称为“天下”。“天下”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水平而扩展,“天下”也有理想化和现实化的差别。《诗经﹒小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对理想化“天下”的描述,而史书中常出现的“大赦天下”,说的是现实化的“天下”,即皇帝政令可以实施的范围。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描述“中华民族的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可以视为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人理想中“天下”范围的现实理解,多民族主权国家中国就是在这一辽阔区域内自然凝聚形成的。 “天下”有理想和现实之分,“天下”的人群相应也有“夏”“夷”之别。较早创建政权的中原农耕族群,很早就看到了自然环境对人群凝聚的影响,并有了“五方之民”的族群划分,《礼记?王制》就记载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最早对不同族群的认识,这种认识明显有别于基于种族而来的民族国家理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