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若致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其中一些握有百万资财的富商巨贾堪比一都之君,与其有着相似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被称为“素封”。“素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 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 B. 抑商政策成为统治诉求
C. 礼崩乐坏下的政治乱局 D. 经济转型冲击义利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素封”是指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通常指的是工商业者,随着工商食官局面的瓦解.私人商贾积累了大量财富,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故选A;抑商政策属于过度推理,除秦国外,其他国家并未有明确的抑商政令,排除B;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富商大贾的物质生活如同国君,而不是政治地位,所以并不属于政治乱局,排除C;材料也未提及义利观念,排除D。
2.安史之乱后,朝廷颁行的儒经范本已不为学者所重视,儒生转而注重独立地发挥自己的见解,形成新一代学风,有儒者认为,《春秋》“必可以尊天子,讨诸侯,正华夷”。儒学新学风的流行说明
A. 三教合流的进程将要完成 B. 儒学革新以巩固独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