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该说还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能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穿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取材于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浑盖之争”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这场论争延续的时间很长,共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
B.这场论争中,双方争辩激烈,前后参与论争的人员众多。
C.这场论争涉及多个领域,受到文学、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D.这场论争影响很大,使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了诸多成就。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天说能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
B.《太初历》的编纂、“勾股定理”的形成等很多例子,都与浑盖之争有关。
C.浑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与盖天说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D.扬雄所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列出八条证据来批驳盖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