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汕头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右图(图6)。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
图6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宗法制度
13.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 “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
14.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15.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图7),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16.清政府曾颁旨宣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这表明
A.清政府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日益贫弱
C.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
17.“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18.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它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19.当代历史学家哈勒维评论某国的政治制度时说“(它)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聚了以往岁月(中世纪)的陈物遗迹。”哈勒维评论的是
A.美国政制 B.英国政制 C.法国政制 D.苏联政制
20.1932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
21.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 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
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到一段史料:“(60年代)法国不满美国的柏林政策,谋求独立发展核武器,并且认为美国在滥用储备通货的地位,继续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小组成员对该史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了不同解读,解读有误的是
A.甲:可用于研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乙:可用于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丙:可用于研究西方阵营的冷战政策 D.丁:可用于研究两极格局的形成
23.194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的标题极为醒目:“科学革命、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A.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普朗克与量子论
C.达尔文与进化论 D.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8.(26分)“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艺是指七种自由艺术(也是学习课程),即文法学、修辞学(包括雄辩术)、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某中学课程表(1968年5月—1969年)(表3)
表3
一 天天读 革命歌曲 代数 运动
二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外语 运动
三 天天读 农业 语文 运动
四 天天读 农业 代数 运动
五 天天读 语文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六 天天读 外语 军训 运动
(注:“天天读”指读《毛主席语录》;“运动”指体育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七艺“起源于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
(8分)
(3)根据材料三,该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12分)(试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分析)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39.(26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全书》
村抖二:西方哲学界提出的七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1)自然动力论(古希庸);(2)神学动力论(中世纪);(3)人性动力论(14世纪);(4)理性动力论(18世纪);(5)竞争动力论(19世纪)(6)民本动力论;(7)合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