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B
考点:唐代藩镇割据。从题中关键词“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旧唐书》”可以看出这是唐代藩镇割据状态下地方的财政、行政权等独立性极大,也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答案】
考点: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从材料看乡村出现集市,商品种类较多,但是注意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商品,A、B、C三项符合材料;从题干同州集市的时间限制,说明尚未打破时空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
14.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 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 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答案】
考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议机构,仅 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1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