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14.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15.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 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
16.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
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
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D.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