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三名幸运女孩凭“读后感”敲开复旦大门
阅读: 1822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8/30 9:33:18
分享到:

你知道写读后感也能写出名堂,直接被名牌大学录取吗?830日是复旦大学新生报到日,记者获悉,杭州和湖州有3位女生是凭一篇读后感,而被复旦大学中文系自主招生录取的。她们中一人就读的是民办普通高中,3人中也只有一人高考分数超过复旦分数线。

3位女孩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幸运。来自湖州的女孩施卓彬的上名校轨迹,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孩子更有激励作用。小施读的是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普通中学,全年级有2个文科班,她的平时成绩能排在前3名。这次高考,小施正常发挥,考了637分。小施原先对自己的定位是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宁波大学等,可对照今年的浙江录取线,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最低投档线在639分,她还差2分呢。复旦大学今年的最低投档线更是要673分,小施很庆幸自己写的一篇读后感跨越了30多分的名校鸿沟。

另一位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女生韩晓(化名)本来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可此次高考发挥失常,只考出624分,但同样拿到了复旦入学通知。学军中学的女生张蕴贤考出681高分,上了复旦分数线。

复旦为文学优秀学生开通的自主招生绿色通道来自于一年一度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最大优势是不设门槛,不用参加水平测试,以写复旦推荐的文史哲书目读后感来选拔面试,优胜者上一本线就能进复旦,这被誉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凭写一手好文章,助升名校深造的选拔机制。

当然,能进复旦并不是只投一篇读后感那么简单,复旦从1000多篇作品中挑出70多人进入教授团的自主招生面试,小施记得当时面试官问她平时看哪些书,关于自己这篇征文自己有什么看法,她记得当时她说到喜欢读《论语》,没想到考官立即追问是哪个版本的论语,让她一时语塞。

而杭州学军中学的张蕴贤告诉记者,她正是从钱江晚报上得知复旦博雅杯赛消息,恰好前段时间阅读了书单中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便试着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以下我们选摘了3学生文章的部分内容。

 读《红字》:灵魂对苦难的忍耐  

D·H·劳伦斯曾这样评价《红字》: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却内含着地狱般的意义。我对这地狱般的意义不甚理解,却在霍桑短暂而安详的叙述里浅读到了贴近我们生命的意义:当生命的忍耐延伸触及到了黑暗疆域之外的一丝丝光亮,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峡谷会开出花来

《红字》的忍耐开始于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要寻找一个天上的父亲,她永远也不会认识一个世上的父亲。海丝特神色淡定地说出这句话,于是伴随着对于不断的来自世俗,来自齐灵渥斯,来自内心的折磨的忍耐,苦难的拯救开始了。

是的,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一生。那个法国人罗伯·格里耶在《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用那些塞满庄园的巴洛克式雕像,早就向我们演示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追问的困惑:如今,您跟着我,永远迷失方向。苦难隐匿在人类路途某个幽暗角落,衍生了它的另一镜像:忍耐。今天的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忍耐,房龙这样形容生活: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宽容·序》)

这样的叙述已然触及到了人类苦难与无奈的根源。苦难用一种不急不缓的姿态向我们逼近,人类的天空似乎以压迫的方式正在迅速的缩小,当生命蜷缩到卑微的境地,我们需要忍耐来支撑躯体的直立。这时的忍耐已远不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道德准则,它如河底生长着的景泰蓝色泽的水草,以我们不敢正视的深蓝和沉重的色质诠释着生命存在最朴实的意义。(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施卓彬)

读《论语》:我眼中的孔子

文人、政治家、普通人千百年来的诠释,都凝聚在了孔子的身上。

孔子是一个寓创造于传播的文化巨匠,他又是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失意官员;

孔子是一个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模范教师,他又是晚年生活悲痛孤独的老者。

在《论语》中跨世纪去追逐孔子的身影,我发现在褪去了层层神秘面纱后的孔子,原来是这样可爱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拥有内心快乐的人;他是一个能关心别人的人;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他毕生都在致力于让自己过得更舒适,更通达。不迁怒、不贰过。平常人总是爱跟自己闹别扭,看自己不顺眼,老想着靠着外界的认同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我等在高考门槛前望穿秋水的学子来说,现在这段时间也许是近几年做学问最刻苦的时期。每天捧着琳琅满目的书本走马观花似地去采撷,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前方要学的东西太多,可怕的未知性也油然而生,人也就慢慢地心浮气躁起来。但我们忘了,明白自己,对自己有办法,这才是现在要学的最大最根本的学问。这是对孔子的解释,甚比一帖无价的药方。如果真的能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就太多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知可也。孔子一再强调,人重要的是好学、踏实的学习,而无须太在乎所谓的名声和遭遇。

孔子这种乐观的思想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就是保持内心的快乐,快乐地学习。

青春只有一次,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即使全日制的教育把我们的身躯固定在寥寥教学楼之间,我们心中那匹脱缰的野马早不知道冲向了哪个渺无人烟的原野。(杭州高级中学 韩晓)

读梁遇春散文:火一般的冷峻人生

初读梁遇春,当然是那篇著名的《Kissing the fire》。看到这个题目,便很觉得惊奇。也正怀着这种惊奇,又读了一些他的文字。他对惊奇这种感觉是很珍惜的。对徐志摩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

还依稀记得书页下的注释中明确写着梁遇春为纪念徐志摩逝世而作,跟着是一段冰冷的文字,简述徐君飞机失事云云。于是,便单纯地认定是纪念徐君的悼词,也未加细想。几年之后,又读梁遇春散文,才真觉出些意味。那银灰色的眼眸,那时时惊奇的眼神,那火光一照遍地春花,那于人世火焰的最后一吻,短短六百字,不活脱就是梁遇春短暂一生的写照吗?

梁遇春火一般的人生,是在冷峻地观火中出发的。

他在这过程中所呈现的冷静眼光与逼人的灵气,除上天眷顾外,似乎别无解释。身在北大,又是叶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他却说在所谓最高学府里头,上堂,吃饭,睡觉,匆匆地过了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实在很怀疑,他更主张的是一种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炉边念书的学习方式。 

他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为世俗的意见所左右,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他对政治的淡漠总显得有点儿不相称;他也不是台前轮番粉墨登场的小丑,只为哗众取宠而故意臆造些标新立异之语。只是,观察得深,思考得多,竟不自觉地做了个逆行者。他说梁启超开书单是青天白日下当街杀人的刽子手行为,还打算舍胡先生(胡适)的大道而不由,另找个羊肠小径来,更借关云长之口疾呼还我头来,可见,梁遇春对个性的思索,独立的人格有多么珍惜,多么看重了。(杭州学军中学 张蕴贤)  

来源:钱江晚报

来源: 钱江晚报|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