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烧香
■我天天熬夜,在网上看跟高考有关的东西,写笔记,总结大家的说法,这能叫跳大神乱烧香吗?要不是孩子他妈,谁能做到?
人说有病乱投医。孩子他爸说我,你现在和那种相信跳大神能治病的愚昧妇女差不多。他说的是我经常上网找猜高考题、用软件研究报志愿的所谓“高人”。
高考报志愿是学问,别人不信我信。比如说,我儿子是570分的水平,在北京,他弄好了能上个一类本科中不太出色的学校,不一定能进好专业,如果按照这个成绩往外地走,能进一个一类的好学校好专业。再比如,人家懂行的人,把孩子几次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能告诉你,你这孩子最后能发挥到什么水平,应该怎么量力而行报志愿。我请人看过我儿子的成绩,人家说,要在他的平均成绩之下十分报志愿,能万无一失。去年,我同事的孩子花了一千块钱买了软件之后请人给算,最后真说对了,那孩子最后成绩跟人家算出来的差5分,考上了。好多这样的人都开博客,在博客里讲怎么报志愿怎么考查综合成绩,这些人把这件事说得特明白,而且你信了之后,具体方法不往下说,有的人出小册子,有的人出软件,有的人接受面对面咨询支招,反正,你要真想按人家的方法给你孩子来个量身定制的预测,需要跟他联系,买小册子买软件交咨询费。
孩子他爸老觉得人家是骗子,跳大神,说他们的目的是卖东西,高考要看实力和运气,靠算卦能算出个屁来?他坚决反对我去找这些人。但我不甘心,因为咱们不是高考专家,人家专门研究这个,时间长了就是专家,不可全信但也绝不能不信。我在网上和不少这样的博主聊天,把他们的博客拿来比较,看谁说得更实在更靠谱,我想好了,最后从我研究的人中选出一个来,买人家的小册子软件,该给人钱给人钱。我相信,经过科学考察测算,同样的570分,能带来不同的效果。这么说吧,假如是你的孩子,你愿意他570分上一个二类本,还是离家远点儿上个一类的好学校好专业?谁都不是傻子,这是什么时候,拿孩子前途冒险就为了省下一本小册子钱,那才叫不负责任!
孩子他爸还经常因为猜题这个事儿恶心我。我不搭理他,不负责任听之任之就是说他呢。网上有高人,比如说吧,去年,有人猜到了作文考什么。今年,现在又开始了,经常有人总结这一年的重大新闻事件、政策主题,比如日本地震、环保、十二五计划、世博会、利比亚撤侨、感动中国那些人物事迹什么的,不管考不考,准备一下没错吧?你说当年谁想到了会把温总理写的“仰望星空”跟高考联系起来?但是事后一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题目还就是出得好。我现在经常利用有限的能和儿子交流的时间说这些,把我看见的这些东西唠叨给他,让他最起码遇见之后不觉得陌生。我还给他买了一套全是历年知识点的光盘,也是号称多少高考专家出的智慧结晶,贵着呢,不指望谁给把考题猜出来,只要他能参考,哪怕最后有一个词有用,就不白花钱。
我以前不熬夜,儿子准备高考,我天天熬夜,在网上看跟高考有关的东西,写笔记,总结大家的说法,综合出一条对我孩子有用的东西,这能叫跳大神乱烧香吗?要不是孩子他妈,谁能做到?
◆采访手记 倒计时
半年多来,孟丽最关心的话题是高考,她相信“交谈出信息”,说不好跟谁聊着聊着就能聊出对高三的儿子有利的信息,不管这信息是关于复习、志愿还是抢手的补习老师、靠谱的题目预测……多听听没坏处。
孟丽在事业单位坐办公室,年纪超过48岁,大部分时间给年轻人打下手,但没有一个年轻人好意思支使资深大姐,于是孟丽和很多上了年纪等着退休的人一起乐得闲着。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上网,只要不明目张胆,偶尔看看没人干预。以前,孟丽不上网,随着高考迫近,她渐渐变成互联网依赖症患者,她甚至和丈夫交换了手机,买了流量,为了能在等公交车、累得只想躺着躺下却又睡不着的那些时刻,用手机上网,看看有没有最新的关于考题特别是作文题的“伟大猜想”,看看她一直关注的那几位“高考理想志愿规划大师”的博客更新了没有……
所有这些,孟丽无法和别人交流。对丈夫说,得到的是嗤之以鼻,丈夫是随遇而安的人,觉得儿子健康快乐最重要,孩子18岁,开窍晚点也耽误得起,等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凭他的聪明,一发奋,研究生(论坛) 考上了,实在不行,送出国完事,回来就是海归,谁管你学的是厨子还是高精尖……孟丽对这套腔调要多生气有多生气。她尝试说服丈夫,掰扯到最后,大男人一句话把她噎回去:“我知道你着急,着急你能替他学替他考吗?他不学,你有什么办法?”道理就这么简单。
对外人,孟丽不说自己在做什么,一方面怕孩子考不好落下笑柄,让人说某某都魔怔了,孩子还是不争气,另一方面也是私心,不想给别人出主意,说白了高考是个体对个体的竞争,假定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只招一个孩子,把“绝招”告诉别人,自己孩子危险……以前孟丽不懂这个,儿子上高三,一个特别要好的、家里女儿也在备考的朋友忽然不常来往,偶尔打个电话,说到高考,那人立即闪避,孟丽大大咧咧地问人家孩子考什么,人家总说没想好。丈夫一语道破:“人家怕跟你儿子报了一样的专业,俩孩子争起来,不让你有准备……”孟丽虽然觉得真没必要这样步步为营,但还是学会了,那以后,别人问关于儿子的情况,她也不说。
孟丽深知自己的焦虑,也知道这对孩子的影响,但她控制不了。冬天的晚上,儿子每天下了晚自习风风火火骑车回来,总能看见她裹着羽绒服站在小区门口等。终于有一天,儿子说:“你觉得你站在那儿等我,我看见你冷成那样,心里觉得对不住你,就能发奋考上北大是吗?”她说不出话,儿子接着说,“我告诉你不可能的,你只会让我坚定一个念头,我以后要是有一百个儿子,一个也不让他参加高考!”儿子说完帮她拉起羽绒服帽子,扔给她两只手套,骑车走了。那天她骂儿子是“混蛋”,但事后她觉得儿子其实很了解她,在她的潜意识里,就是有那样的期待,让儿子看到她的辛苦和期望,让这种看到和感动成为动力。那次之后她不这样做了,她明白了那是一种压力,让儿子既心疼又厌恶。
还剩100天高考的时候,学校立起了倒计时牌,孟丽心里也有这么一块牌子,数着、盼着,不管怎样,赶快考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