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家长必读 >  阅读文章
新生开学经济升温 孩子超前家长无奈买单
阅读: 76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9/15 16:37:57
分享到: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不少家长和学生忙着采购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用品,而商家瞄准商机,纷纷推出促销措施,“开学经济”不断升温。从上百元的书包、床品,到数千元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尽管一些高端商品价格不菲,却很受学生欢迎,销售十分火爆。
  对此,教育界人士表示,“开学经济”升温折射出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令人担忧。学生高消费容易导致攀比、浪费等不良之风,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开学经济”升温高端产品热销
  填字本、拼音本、铅笔、橡皮擦、被子、水杯……市民唐晓丽的儿子今年9月即将入读幼儿园,数日前,她收到了幼儿园寄来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上面列出了需要购买物品的大致清单,“如果选品质好的,一千元肯定不够。”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市各大超市纷纷开辟了“开学专区”,学习用品被商家摆在了醒目的位置。记者在某超市“开学专区”看到,从色彩鲜艳的卡通书包到造型各异的笔盒、笔袋,应有尽有,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前来采购。其中,品牌书包价格普遍在100元以上,贵一点的就要二三百元,销售却很火爆。而上千元的学习机、电子词典等高端文具也成为市场“热销”商品。
  “现在的小孩子都很会挑东西,有的孩子专挑品牌的东西,哪个牌子的文具今年出新款了比大人都明白。”该超市文具部销售人员唐映红告诉记者,临近开学的这段时间,来买文具的学生比平时多了三成左右,“买一个书包100多元,再买点其他文具,一次消费一两百元很正常。”
  不少床上用品店也瞄准了开学商机,打出“学生寄宿用品大优惠”等广告。大里路附近一家床品店的高端床品卖得很好,“最近这段时间,家长都忙着给孩子购买床品,一天能做成五六单学生生意。”该店店长介绍,尽管很多学校都为学生提供床上用品,不过仍有家长担心孩子不够用或学校准备的不够好,另外来买些枕头、被子等,“好一点的空调被五六百元一张,有时一天能卖出三四张。”
 数码“三件套”成必备部分准大学生花费过万
  每到8月,准大学生都会成为数码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如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已成为不少准大学生“开学消费清单”上的“标配”。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准大学生,其中5人购买数码产品的花费超过了5000元,2人的花费超过了1万元。
  “电脑4200元、手机3000元、数码相机1700元、床上用品800元,一共9700元。”这是今年考上河北大学的肖鹏远刚刚备齐的“开学装备”。小肖坦言,不想买太便宜的,免得不好用再换更麻烦。其母亲王女士也表示,孩子第一次离家远行,有什么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量满足。
  开学在即,许多送孩子上大学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着和王女士一样的心境。一家数码产品专卖店的经理告诉记者,近半个月中高端数码产品的销售量与上个月同期相比增长了四五成,购买群体主要是学生家长。“10个客户进来,有7个是给孩子买大学装备的。四五千元的笔记本电脑、一两千元的智能手机最受欢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笔记本、数码相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一站买齐,最多的一次有家长在店里消费了2万多元。”
孩子消费观念超前家长无奈“买单”
  记者走访发现,学生用品的高档化、时尚化,令不少家长感到压力和担忧,但对于孩子的高消费需求,他们多半选择了迁就。
  开学前,市民王女士应读初中的儿子要求,花费一千多元为他买了一辆高档山地自行车。“我和他爸都还在骑好几年前买的两三百块的自行车呢,但儿子说,同学们都骑这种自行车上学,自己不骑会让人瞧不起。”
  一位刚刚为儿子购买了数码“三件套”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家庭年收入不足5万元,现在买数码产品就花去了1万多元,确实感到吃不消,但如果不买,心里又总觉得亏欠了孩子,宁可自己省着点,再苦不能苦孩子。
  “现在许多学生的消费观念很超前,买手机得是智能双核的,而且外观要时尚,最好是流行品牌,这样的手机价格普遍在2500元以上。”某商场数码专柜的销售人员说,开学前后正是学生消费的旺季,也是家长最“大方”的时候,“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啥买啥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要‘富养’,生活条件好了,就不愿孩子吃苦。其实,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河北联合大学的徐老师表示,家长可根据家庭条件和学习需要,适当为孩子配置学习用品,而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奢侈“装备”。如果孩子一味地追赶潮流,追求高消费,而家长又纵容的话,就会使其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盲目攀比不可取开学消费应理性
  日前,媒体的一则报道引发市民热议:一个即将去外地上大学的女生和妈妈一起采购开学“装备”,女儿执意要买所谓的“苹果三件套”——iPhone4s、iPad3和macbook,但接近2万元的总价让妈妈无奈摇头。女儿甩下一句“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气哭母亲后扬长而去。
  “没有‘苹果三件套’就觉得丢脸,这是攀比风的表现,也反映出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唐山师范学院的杨老师说,“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对大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帮助。很多新生购买高档数码产品只是用于娱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看小说、上网聊天,把笔记本当作游戏机、影碟机,耽误了学习,导致第一学期就出现挂科。”
  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刘瑞霞老师认为,学生在购买开学“行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浪费、攀比倾向与目前社会风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脱不了关系,“当前社会商业氛围比较浓厚,电视、网络上的商业广告容易造成孩子对名牌的崇拜。其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作用,如果父母自身也是攀比之人,那孩子也容易受影响,如果父母一向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那孩子就会养成我要什么你就要给我什么的思想。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加强引导,把孩子的消费习惯引导到理性的轨道上来,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最重要。”
  在一家商场的数码专区,记者遇到了准大学生杨彬和他的母亲。小杨今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母亲打算给儿子买部手机作为奖励。尽管很喜欢iphone4S,但小杨最终还是决定购买一部性价比更适合的手机,“我爸妈都是工薪阶层,挣钱不容易,等我勤工俭学挣了钱再买好一点的。”杨妈妈为儿子的懂事欣慰不已,她告诉记者,“孩子读初中以后,我们就让他对家庭收支状况有所了解,希望他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理财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理财顾问王文雅认为,现在的孩子心态比较浮躁,希望想要什么就马上能得到什么,如果能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孩子才会更加珍惜财富。“在国外,当孩子需要用钱的时候,父母告诉他可以通过修剪草坪来赚,一次一块钱,让孩子通过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明白财富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以及规划自己的财富。”
  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王文雅建议,最好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将每月的支出列成清单,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并做好消费计划,迈出理财的第一步,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或可受益终生。”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编辑: rongerkl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