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湖北考生对语数外均喊难 考试院呼应课改
阅读: 45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6/9 16:10:28
分享到: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第十年,也是实施新高考的第二年。考试院专家称,今年湖北卷“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试卷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学科素养,有力呼应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充分发挥了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数学:生活气息浓郁

  文理两科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试题源于教材,分值均在110分以上。

  试题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新增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问题,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本质特征。如文、理科第3题的“跳伞训练”;文科第5题的“小明骑车上学”、第9题的“旅行社安排旅客”、第12题的“学员射击训练”、第20题的“地质队钻探”;理科第7题的“汽车刹车距离”、第9题的“涂了油漆的正方体”、第12题的“小区居民月用电量”、第20题的“客运公司安排车辆”等问题都关注生活实际。

  试题延续了以数学史料为背景、渗透数学文化价值的思路。如理科第12题的“角谷猜想”、第14题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形数理论”;文科第16题的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的“天池盆测雨”、第17题的“格点多边形的面积”等问题,这些融入数学史料的创新性试题,以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让考生实现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迁移。

  总体而言,今年的文理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本,试卷联系课本知识,远离复习资料,避免了题型套路和题海战术的干扰。

  英语:尽显语言魅力

  今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强调语料的原汁原味;关注热点,体现语篇的文化意识;夯实基础,注重语言的交际运用。

  取材贴近生活

  今年试卷语篇选材倡导思想性,彰显时代性。

  听力独白文本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对表演嘉宾的介绍。语言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从录音中可以听出,朗读者根据语料场景的不同调整了语音和语速,借助语调增强表达效果。

  完形填空题的材料讲述了一只小老鼠的圣诞期盼。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动作及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画面感强。情节看似简单,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事结尾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面对生活的无奈,在体现英国人特有的幽默感的同时,又能引发考生的思考。

  阅读理解的文章题材涉及日记感悟、新书推介、肥胖问题、生活反思及“悲观”新解等话题,意在引导考生走出书斋,放眼世界,以国际视野审视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所选五篇文章或温馨,或犀利,或幽默,或睿智,让人读后感慨良多、回味无穷,使考生能够充分领略语言的美丽和魅力。

  在延续开放式命题形式的基础上,短文写作的设题从一则谚语入手,成功地避免了讲大道理之嫌,将“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这一道理简单明了地传达给考生。

  今年试题凸显了英语高考重视“语言交际能力测试”的特点,达到了在尽可能真实的特定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着重语言应用

  今年试卷设题注重科学性,把握规范性,充分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完形填空题区分度大,考点效度高,真正实现了“以语篇为载体,测试考生语篇图式建构能力和词语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图,堪称本题型的典范。

  阅读理解部分,通过对文中细节、段落和篇章信息以及隐含信息的设问,考查了考生语言解码和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和搜集、归纳、挖掘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和融合,在情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

  多项选择题突破了词频的限制,将考查重点从熟练掌握高频词转移到考查词汇量的大小。这一变化还原了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共识:词汇量是英语能力的根本基石。

  完成句子题通过充分的语境,在明确语义的同时淡化对语法知识的单一考查,保证了考点的明确性,兼顾了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本题考查写作技能的设计意图。

  纵观全卷,难度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充分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覆盖。

  语文:倡导个性化表达

  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试卷于稳中求变出新。

  从课本选材设题

  试卷注重基础考查,同时强化了试题与教材的联系。

  首先是直接从课本选材设题。如第12题选用的词语,全部来自课文。第9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都是课文所学的再现和迁移。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题,也都是依据考纲、本于教材。

  其次是间接地勾连教材,巧妙地切入课本。如第5题的B项考点涉及到名著《红楼梦》第五回的相关内容,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联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二词提及的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内容,就能够互为印证,作出正确判断。第14题以“飘逸”切入,考生如能联系教材所学的有关“飘逸”的论述(既见于李白诗歌部分,又见于苏轼词部分),就能顺利入题。第21题将语用、名著阅读和课文内容三者勾连在一起,考生作答时只有以课文内容(对周朴园和周萍两个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为支撑,才能解答到位。

  突出能力立意

  今年湖北卷在素材选择、情境设计以及试题编拟等方面,着力创新,突出能力立意。

  语言运用试题取材新颖,情境鲜活,设题巧妙,如美丽中国的歌舞、追星网友的微博、重建家园的芦山、青春中国的梦想等极富时代气息的关键词。第22题要求考生根据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并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倡导“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现代文阅读文本、诗词鉴赏材料均为大家手笔,人文蕴含丰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论述“乡土本色”、欧阳修的《临江仙》、徐志摩的《罗曼·罗兰》。

  作文题由生活中常见的方圆之用,推广到器物的方圆之用,进而升华到人生的方圆之用;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作文立意的取向可实可虚,可分可合,可正可反。考生可在方与圆的“功用”层面展开思路;也可生发开去,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辨;还可以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表达自己在“方”“圆”取舍方面的个性化思考。考生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编辑: bingxue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