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
阅读: 74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1/17 10:17:49
分享到: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 

  (一)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

生物知识内容表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内容

说明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内容

说明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

4.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5.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

包括: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

内容

说明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

  酶和ATP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植物的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3.植物的矿质代谢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合理施肥

4.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5.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

  生物固氮的意义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意义

 

 

 

 

 

 

 

 

 

 

 

 

 

 

 

 

 

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C4途径不作要求

 

 

生物固氮的途径不作要求

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内容

说明

1.生物的生殖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

2.生物的个体发育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五、遗传、变异和进化

内容

说明

1.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概念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人类基因组研究

2.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

3.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的决定

  伴性遗传

5.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6.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7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优生的概念和措施

8.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六、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容

说明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激素调节与行为

  神经调节与行为

3.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

5.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6.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调节

7.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型免疫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

 

 

 

 

 

 

 

免疫包括: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的应用不做要求

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内容

说明

1.微生物的类群

  细菌

  病毒

2.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4.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5.发酵工程简介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放线菌不作要求

 

 

 

 

 

 

 

 

 

 

 

 

酶工程简介不作要求

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

八、生物与环境

内容

说明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结构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九、实验

内容

说明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二、化学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 的开发。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I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6)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8)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9)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

  (1)了解金属的通性及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Al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6.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7.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8.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7.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8.以上各类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三、物理

  (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

一、质点的运动

内  容

要求

说明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

2.位移和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

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at2/2v2-v02=2asv-t

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

9.平抛运动

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

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

二、力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15.滑动磨擦.滑动摩擦定律

  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三、牛顿定律

内  容

要求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18.牛顿第三定律

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20.牛顿定律的应用

2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

22.宇宙速度

23.超重和失重

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四、动量、机械能

内  容

要求

说明

25.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26.动量守恒定律

27.功.功率

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30.弹性势能

31.机械能守恒定律

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五、振动和波

内  容

要求

说明

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做简谐振动.单摆周期公式

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

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41.多普勒效应

  

.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

内  容

要求

说明

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

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45.热力学第一定律

46.热力学第二定律

47.永动机不可能

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七、电场

内  容

要求

说明

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

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

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

58.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59.静电屏蔽

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62.电容器的电容

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八、恒定电流

内  容

要求

说明

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

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67.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九、磁场

内  容

要求

说明

71.电流的磁场

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

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75.磁电式电表原理

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十、电磁感应

内  容

要求

说明

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80.自感现象

81.日光灯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十一、交流电流

内  容

要求

说明

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

85.电能的输送

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

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

内  容

要求

说明

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88.电视.雷达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内  容

要求

说明

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92.光导纤维

93.棱镜.光的色散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内  容

要求

说明

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96.光的衍射

97.光的偏振现象

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内  容

要求

说明

102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104.氢原子的电子云

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108.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十六、单位制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2.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升、电子伏特(eV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十七、实验

内  容

要求

说明

113.长度的测量

114.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17.验收动量守恒定律

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22.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2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28.练习使用示波器

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来源: 网络|http://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