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建平中学、晋元中学、新中高级中学、上理工附中等多所中学的领导,应“原二本”院校上海政法学院的邀请,一起商讨如何应对明年上海高招的新形势。从明年起,上海将在高考录取中取消一本、二本的划分,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
我国高考一直分不同录取批次,通常重点大学安排在第一批录取。部分省份,近些年划分越来越细,在二本基础上,将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划成三本;高职高专,也按公办、民办性质,搞出专一、专二。如此三六九等,制造了人为性的不平等,导致高中有一本率、二本率的办学指标,催生了社会的名校情结和高校身份歧视。与之对应,高批次的高校,即使碌碌无为,录取高批次的帽子却很少被摘下来;低批次的高校,优质生源受限,只能赶紧公关,想方设法调整录取批次,很多精力浪费在与政府部门拉关系,而非全身心投入办学。
社会也在推波助澜。毕业生就业时,一些用人单位设置门槛,明确非“985、211”院校生不收。三本、高职高专招生困难,学生就读迫不得已。最近有报道,珠海地区缺技工近10万,有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求高级技工,仍是应者寥寥。技工匮乏,原因在于培养技工的高职高专,仿佛低人一等,高素质生源难求,录取批次最后,吃的全是剩饭烂菜。
其实,部分二本院校录取线超过一本线,部分一本院校生源招不满,已不是新闻。这说明,不同批次院校的办学水平并无天然的鸿沟。学生和家长买账与否,关键考校的是办学质量。去年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求逐步减少录取批次,已经释放了积极改革的信号。
取消录取批次,对所有高校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能激发高校的竞争热情,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能不能吸引优质生源,全靠办学实力说话。
但取消录取批次只是高招改革的第一步。显然,高考改革要彻底,依靠取消录取批次远远不够。比如,如何解决分数决定论的问题。高考录取的主要标准是考分,对于某些学科“瘸腿”的特长生无异灭顶之灾,虽然高校可以拿出少量名额进行自主选拔,但高校自行命题的选拔考试,内容广、深、精,其实等于变相“掐尖”。比如,高职高专如何选拔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比如,如何改变分数第一、名校唯上的社会评价体系,使高职高专类学生,有尊严地求学和就业。再比如,如何指导家长更理性地选择适合孩子的专业方向。
有力吃力,有智吃智。都想吃智,结果没得吃。不仅珠海,当前各地都存在技工难求的现象。学而优则仕,固然是封建余孽,但孽变成“学而优则名校”,一样换汤不换药。
来源: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