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报考指南 >  阅读文章
新高考希望打破唯分数论 应防范成绩信息外流
阅读: 67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8/1/15 17:01:22
分享到:

家长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鱼龙混杂的教育类公众号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其中一些公号本就和培训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煽动排名焦虑,无疑会为其赢得更多消费人群。对于类似非官方发布的分数、排名,一定要提高警惕,理性分辨,不要被机构的商业利益所裹挟

  去年年底,上海各区进行的高三一模考,最近陆续出分了。这两天,由一些自媒体公号发布的“18届各区一模信息汇总”“某某区各校一模情况一览”等帖子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大家长群层见迭出———其数据之细致、言语之“确凿”,令人咋舌,而这些数据目前还在持续更新。

  连校方都未必掌握的信息,为何出现在了民间自营的公众号里?经由网络发酵,讨论声中又夹杂着鼓吹应试教育的言论,让手机另一端的学生和家长再次陷入无助和焦虑。“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些公众号,不看的话担心错过重要信息,看了之后感觉更焦虑了。”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如是叹息。

  谁给公众号发布考试排名的权力

  从昨天开始,市民杨女士就发现某公众号前几天推送的《18届高三一模各区各科均分/排位信息汇总》一文,已经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但在公众号同名的网络论坛上,还能找到这篇帖子的踪迹,而且陆续又有几个区的一模信息被公布了。

  在这篇帖子中,不但有各区各科均分、校际排名、各校学生占全区前20%的比例排名等数据,还罗列了全区各科从最高分到最低分的全部分数,及其对应的考生人数、百分比等;更有甚者,还估算出了根据分数、排名,被高校录取的可能性。为了显示出“知情者”的姿态,文中还有一条备注:“某某学校的考卷是自行批改,语文刻意压分,实际分数应该再高5至10分。”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妈妈,对于这些“有模有样”的信息,杨女士“心里很慌”:“按照它说的,我儿子连大学都考不上了。”

  “事实上,这些信息并不可信,各区一模排名的成绩指标有很多种,怎么肯定这就是准确数据?身为自媒体,它们何来发布校际排名的权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教育类公众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经常推送各种分数榜、排行榜,其实是在煽动家长情绪,鼓吹应试教育。父母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公众号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其中一些公号本就和培训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煽动排名焦虑,无疑会为其赢得更多消费人群。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校长纪筱华认为,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很强,而且具有精准推送的特点,对公众的观念和情绪影响非常大。“假如推送的是正确的信息倒也不错,可如果是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虚假的信息,那么精准推送的杀伤力也就更大。”他提醒家长,对于类似非官方发布的分数、排名,一定要提高警惕,理性分辨,不要被机构的商业利益所裹挟。

  分数和排名不该成为煽动焦虑的工具

  从重点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特点,到多元评价录取机制的实施,去年开始实行的上海新高考一直在传递这样的信息:现在的高考,看分又看人。市教委也多次重申,严禁对中小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在听闻一些公众号发布部分一模分数及排名之后,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有些不敢置信:“什么?学校都不掌握这些信息!”他表示,教育有两重目的:育人和育能。“分数也是育能的一种,是要看的,但这绝不是全部。”在他看来,像一模考试校际排名这样的数据,应该是作为促进学科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一种参考,而不是被“有心人”用来煽动学生和家长情绪的工具。“在我们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根本看不到考试排名,只有高三学生才会被告知名次,但这也只是希望他们‘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

  根据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的通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只能将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名次及录取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和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综合这两项行政规定,各校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属于“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不得对外发布。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在新高考背景下,既然希望打破“唯分数论”,那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防范考试成绩信息外流。

来源: 网络 编辑: conan01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