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语文:高考作文备考的三个环节
阅读: 1196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4/16 10:49:33
分享到:

写作,用文字表达思维——思维是内核,文字是外形。在高考试题中,写作是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目,写作题没有答案,只有评分标准;作文的“答案”,分别掌握在写作者和阅卷人手中。这个特征,决定了作文备考的方向——将提升应试能力纳入写作素质的渠道,使思维和文字能力在合理的渠道中充分展示,从而实现写作者主观展示与阅卷人主观认可的契合。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坚决把作文题放到熟悉的生活中表现。

认识、感悟熟悉的生活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充分展开释放能力。形象说来便是——“一枝一叶一盆土”。

老舍先生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写作的至理名言,也是考场作文的必由之路。写熟悉的生活素材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盆土”。细节决定成败,用细节充实素材,充分认识感悟,给素材注入灵动的活力。

一个“细节”,一个“感悟”,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以此为基础,写作备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二、自我充分有效的准备;三、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

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人们总习惯地把作文命题分为: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实,这只是一种简便的述说,三者并无确切分界。所谓“标题作文”,只是要求以给出的“词语”或“语句”为作文题目;所谓“话题作文”,则给定一个作文范围,可以以这个“话题”为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当然,“标题作文”也可以另拟一个“副标题”。这就没有什么实质差异了。所谓“材料作文”,是命题给出一段材料,从中自行挖掘出“话题”,拟定出“标题”。当然,“标题作文”、“话题作文”也不时给出一段材料,这样看,三者并无实质差异。作文题目给出材料,往往是用来启发。就是不给材料,启发依然隐性存在;“标题”或“话题”,本身自然就具有启发性。单看一个作文题目,我们无从判定它的“难”或“易”,“平”或“偏”,“新”或“旧”——任何作文题目都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当然,任何作文题目,也都无法开启认识闭塞的心灵。考场作文,不取决于题目,而取决于作文教学;取决于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08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一则“实验”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和历年各卷高考作文题目一样,这理所必然地还是一道没有命题的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给出的是一则传统材料。一位师傅用大碗先后装进石子、沙子、石灰和水,告晓徒弟“学无止境”、“不要自满”等道理,对此考生并不陌生。但是,作文材料翻出了新意——“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的一句发问,使传统材料有了更多的启发点。这个提问使得“课堂上活跃起来”,相信,也应该激活考场上众多考生的思维。

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题目特别给出提示——《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仅就一个“自然界”,就已经非常辽阔,更何况还有后两个“释义”的提示,便由“自然”跨入了“社会”,也跨入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自然遐想。

上海卷“他们”。这个“他们”可以是现实的一个群体,也可以是历史或未来的一个群体;可以是现实的一个群体,也可以是联想或想象的一个群体;可以是有共同特征的一个群体,也可以是有相异特征的一个群体;可以是男人的群体,也未尝不可以是女性的群体;甚至可以是一个群体化的个体,或者一群拟人化的物体……

高考作文题目的这种开放性,其实是理所必然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有明确规定。高考作文题目必然具有开阔性、普适性和贯通性。试卷当然得出作文题,但其实质是没有命题,或者说,历年高考作文实质是同一道题目。若问这道题目是什么,那就是“生活”——生活的运动、发展、演变。这一则由传统寓言演进出的富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是“演进”的现身说法,形象写照。

同学们不去推开另一扇门,绝不是作文题目在限制,是思维定式在阻隔。高考从来就是一道相同的作文题目——不只所有作文题目,亘古千秋一话题,甚或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巨制、小品鸿篇,无非都在演绎、阐发着同一个主题:“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传统来自历史,时尚指向未来。运动是永恒的,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时间长河中的人们,无不在感受着新与旧的融合、碰撞,主观的或客观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宏与微、东与西、上与下、雅与俗……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和生命,而任何矛盾的对立统一,都依从在传统与时尚交融、碰撞的轴线上。用于高考的所有作文题目,或者无不是针对一种“传统”或“时尚”而提出,而建立其意义;或者直接包含着“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作文题目无非都是“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的子题目,都有“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的基因。

这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就是“传统”与“时尚”的交融、碰撞。懂得了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懂得了生活和生命。而懂得了生活和生命的学生,还有什么作文题目不能驾驭呢?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无非是生活和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王大绩)

来源: 《语文报·高考版》|http://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