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

阅读:270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30 17:25:25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是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和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实验活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有目的的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认识化学现象与感性知识的源泉,是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忽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样会影响学生在以后工作和生活对各种知识的摄取。 
本文仅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主体性 实验 观察 观察能力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主体
所谓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又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自然和社会。
2、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题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如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就教学活动来说,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实施检查、评价和调整。进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3、能力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需要,而且是为了他们将来进一步独立获取知识的需要,创造性地工作的需要。因为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即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教人以渔。
 4、观察和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外界现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动。它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观察能力就是有一定目的的、主动的感觉、知觉的活动形式,是观察者在科学观察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能力。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其感性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对观察对象的认识的准确程度。 
第二部分 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而且对于学生深刻领会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化学《高考说明》中,曾对观察能力的内涵和层次作出如下的界定: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初步的加工和记忆。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的内容有:(1)实验现象。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观察对象;(2)直观形象。如实物,模型,图表,图像,录像等,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3)自然现象。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生产等,这是化学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在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所组织的参观,访问,考察对象进行观察,而且对教师所提供的各种直观材料,教具,以及其它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有关的对象,都要求认真的观察。观察能力是在观察实践中发展的,观察得越细越全面,获得得感性知识越丰富,认识就越深刻,越有助于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也越易于掌握观察活动的要领和方法。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