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习方法的探讨

阅读:26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14 18:45:57
1)化学方程式
要会写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而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引导学生总结书写步骤——首先写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时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然后再按照“金、非、氢、氧”的顺序来配平。
2)离子方程式
由于有了复分解反应等有关知识做铺垫,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并不困难,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学生往往在“拆”和“查”两个步骤上出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总结要拆成离子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二,检查离子方程式查三项:要符合客观事实、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3)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很好写,活泼金属将电子给活泼非金属。最难处理的是非金属之间共用电子。引导学生总结出“缺几个电子、拿出几个电子、共用几对电子”来指导共价键电子式的书写。
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缺几个电子”都会数,但是电子式还是写错,经过分析,问题出在了“拿出几个电子”的环节上,于是我提出了缺几个电子就要“先主动奉献”出几个电子,这样电子式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学习完电子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类型判断就容易多了。
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学好化学必须有一些化学思想做支撑和一些具体措施来实践,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化学思想),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题都要有自己的重构,这样化学也就非常容易学好了。
1、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日常的学习
第一,守恒的思想。守恒思想有很丰厚的内涵,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能等等。但是在化学中用的较多有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例如:
例题1.称取3.2 g铜粉在空气中灼烧,使之全部转变为CuO,然后用足量的稀硫酸跟CuO反应,完全反应后,蒸发,能制成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______。(答案:12.5g)
(提示:利用原子守恒,找出关系式,一步即可算出结果。)
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强制备弱的思想。该思想在化学中有很多内涵,如: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注意Na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元素)、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Cl2、Br2和I2之间的置换反应)、强酸制备弱酸(CaCO3和HCl反应)、强碱制备弱碱、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即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等。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了。
第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将非常有系统性。如:CH3COOH(乙酸)和C6H5COOH(苯甲酸)都含有羧基,因此有相似的性质——酸性和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原子结构决定性质——如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卤族元素的相似性等。
分子结构决定性质——如在氮气分子中,N≡N键能大,所以分子能量低,比较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
2、不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
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学完一节课后,要问自己“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章课后,要问自己“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册内容后,要问自己“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第二,对于陌生或者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至少总结出一条结论或者记住一些特例。例如: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C.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分析:做完本题后一定要记住NH­Cl、NaOH等特例。
答案:AC
例题3.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答案:CD
学生不会做本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理解什么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于是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本周期的阴离子、本周期的稀有气体和下周期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这样的小结论。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很多小结论,如:在学习离子共存时可总结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欣喜地看到,很多按照文中方法去做的学生已经能够跳出化学来学习化学,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我用“多看、多想、多写、多问”来总结本文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2]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