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名师成长关键词三个半

阅读:124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3 12:25:57
 宋朝的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对于教师,我们的任务不是治天下,而是教书育人,任务比“治天下”要轻松,也用不着半部论语,况且这半部论语的内容对教师来说也很多,很多老师(包括我)连十分之一的论语也没有弄懂。因此,我们需要更简练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词,使自己变成名师。笔者在工作之余偶有感悟,想出了三个半词,分别是“包容”、“影响”、“做人”“变”,共七个字,想要与大家分享。
不过,笔者本人并非名师,在这里诠释成为名师的三个半关键词总觉得有些班门弄斧之嫌,所以先引用丁元英的《自嘲》自我嘲讽一番,使我遇到读者的时候有这块布遮羞。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关键词一包容
教师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一点无可厚非,那么我们对待学生究竟应该包容到什么程度呢?不能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交头接耳,传纸条等等,作为老师都遇到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包容。可是在包容的背后,教师能否做到不生气呢?
大多老师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只要情况不严重,就采取一种似乎包容的心态,用一些隐蔽的方式提醒学生,而不影响自身的正常授课。但就教师内心而言,教师是很抵触这类现象的,反感甚至是仇恨这类学生。这种老师其实在包容的外表下面有一颗不包容的心。
那么,是不是老师应该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呢?看到学生违反纪律,也不生气,听之任之,这其实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生气不对,不生气也不对,那老师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觉得,老师应该具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而不生气,把学生的违纪看做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成了众多老师自责的根源。教师不是万能的,学生的思想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商、情商等存在差异。这句话违背了教育规律,漠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纯属无稽之谈。
能让所有学生都考满分、能让所有学生在任何时候都积极学习且不违反纪律的人是圣人,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做不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我们却都是“会教的老师”。
所以有人说,用那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的教育信念,并无不可,且值得肯定与敬佩,但用作教育评价标准、指责学校教师工作的“名言”,就十分不妥。
当老师遇到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老师应该采取一种积极地态度帮助学生改正,既不漠视,也不生气,这才老师应该具备的包容的心态。
包容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但要想成为名师还需要达到包容的底线。那么,究竟什么是包容的底线呢?我觉得,对于老师,当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包容你的时候,你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包容学生,那就达到包容的底线了。
以前我从文摘上读过一则故事,有一个老师在接手高三班主任的时候生病了。但他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宽容,相反的得到的却是学生讽刺、挖苦,甚至是辱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不是这位老师的教学能力不好,也不是因为班级整体成绩差,而仅仅是这位老师生病了,长得不好看。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包容老师,而这位老师却采取了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并顺利送走了这个毕业班。我们不知道这位老师最后是否成为名师,但这位老师已经具有了成为名师应该具有的包容的心态。
我们要坚信,教师包容学生才能成就自己。
关键词二影响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作为老师,你不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就会被别人影响。父母是最为复杂的职业,但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却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仓促上岗。父母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影响,但父母对学生影响却不一定是正面的、积极的。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父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例如:礼貌、节俭、孝敬父母、不偷盗等。与此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的一些社会经验也灌输给学生,例如:说谎、见风使舵等。这些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我们老师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就能改变的。
我们最为痛心的是,当我们苦口婆心的刚刚把学生教育好,回家后家长一番负面的影响,学生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使得老师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难上加难。一个经常打架的学生对我说我这样一句话,我妈对我说,谁打我,我就打谁。这个学生平时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平时什么事情都不吃亏,经常打架。
在一个班级中,非班主任占多数,作为非班主任的任课老师是否还有必要去影响学生。在正常授课时间,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是否耽误正常授课时间。
我觉得,老师影响学生是教书育人中的“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无论我们是不是班主任,无论想做还是不想做,我们都得去做。教师影响学生时,应该注意:
1.形式不一定是简单的说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影响学生。昨晚值班时扫雪后,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给老师写了一张纸条,说他看到老师扫学生的身影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愧于老师,内心非常内疚。老师多少次对这名学生做思想工作,这个学生都没有认错,而教师扫雪这个举动却让学生幡然悔悟,这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2.影响学生不求成功。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所有学生都被老师教育好了,不再违反纪律,都能自觉地认真学习,那么对于老师“育人”这个工作就不需要了。学生的思想有好的,有不好的,有的原来好后来又不好了,这才需要我们老师去不断地矫正,并且在不断地“育人”中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提高着我们自身的品质。
3.对学生影响,哪怕1秒也是成功。前面说的扫雪给老师写纸条的学生,到了晚上查床的时候,发现他又违反纪律了,在床上玩手机、说话。我并没有因此失望,也没有认为他在纸条上说的都是假话。他在写纸条的那一刻有了进步的思想,对于老师来说,老师在那一刻就是成功的。学生的思想取得进步的时间哪怕是1天,甚至哪怕是1分钟、1秒钟,老师就是成功的。
4.教育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如果老师思想落后或者错误,是不会给学生正面影响的。
建议老师多读书,老师之间多交流心得,带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三做人
教书多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很多老师学历不高,也没有名气,也没有什么发表文章或者著作,讲课也很平淡,但是教学成绩却很好。通过平时细心地观察我发现,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与学生相处融洽,他们上课不用制定严格的纪律,学生也没有捣乱的,也不用什么奖惩制度,学生就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一开始我以为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后来我发现不是。班主任的影响的确存在,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进一步了解,我还发现这些老师在领导、同事的眼里也都是好同事。
在2010年里,我否定了以前我做的一切。我毕业后,学做flash课件,弄得自己名气很大,觉得自己是教育手段很先进;后来研究教育理论,发表了一些篇文章,出版了一些书,又自认为自己教育理念很先进。但是,我发现无论自己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如何先进,都无法使自己的教学也一样先进。
最近一年,我既不研究手段,也不研究理念,而是学习做人,学习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如何帮助别人,如何关心、体贴别人。
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而那时成绩好就能代表一切。工作与上学不同,与人和谐相处对我们的工作要比业务能力更为重要。
我今年33岁了,但我觉得我能领悟到“做人”的思想还不算晚。但我还发现一个人还没有领悟到这一点,还天天喊着要建设狼的团队,鹰的团队,老虎的团队等等。我实在是搞不清除了,为了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做畜生呢?
把人做好了,你就一切都有了。
 
 
关键词四变
  
变这个字,用四个字来解释就是就与时俱进。学生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变化,老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也应该不断变化,而且要变得快。无论任何事,只有变才是不变的。教师不读书,不学习就不会提高,就有可能去淘汰。
 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全国有名的老师,听他们讲座,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很先进,却又很朴素。名师都是从普通老师逐渐成长起来的,名师光环的背后都是多年教育实践的积淀。他们在不断学习着,不断进步着,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成了名师。我这里的名师指的不是粉饰而成的名师,而是被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纯粹的名师。
 教师的改变到底在哪?读书、看报获取新知识,是一个方面。我还觉得,教师的变要跟的上学生的改变。举个例子,在几年前,很少有学生有手机,而现在却是很多学生都有手机,有的学生带到学校,有的学生带到学校。很多老师会说,这个事我了解,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再问一个问题,老师们的手机是什么牌子,都开通了哪些功能?你知道学生的手机都开通了哪些功能?你知道学生利用手机能干什么?很多老师其实不了解。
教师的与时俱进要跟的上学生。
 
 
 
     来源:  编辑:wenbu2004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