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
例如: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一)故事梗概:登山者们不愿耽搁行程,放弃救助一位濒死的登山者。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二)根据关键词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为什么”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
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同意(2)不必救助 ——方法五:抓关键词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
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同意(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