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辅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时政热点

阅读:131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4/1 14:23:34
高考政治的复习始终是围绕着国家和国际政治热点展开的,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和党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社会中的变化,注意当年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是高考政治的复习重点,也是增强政治学科活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例如2011陕西高考的政治试题中建党90周年的辉煌成就和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科技创新的法制化进程及其成就、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展、生态环保产品生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对外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等,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的特点。与新课改相互呼应,符合新课改精神。但是我们在高考政治的复习中常犯的错误是教师包讲,学生包记。这不但与新课程强调的突出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倡导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不符,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复习的结果使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所谓的热点但考试的分数依然不高。因为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平时的复习中得到提高,只是机械克隆老师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热点专题学习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热点问题的收集
现在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了,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上网、报刊杂志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家和社会中的新闻以及各种时政热点。由学生去收集时政热点,会调动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的积极性。可能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收集材料,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把对高考有意义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来。这类信息一般都是当年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我国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类的热点;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联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会学生筛选,积累有用的资料,并利用课堂可以让学生进行各自的资料的展示,彼此之间可以比较,最后讨论出最有意义的时政热点资料以备下一步的分析和确立专题方向。
二、指导学生学会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分析热点
分析处理热点问题,准确把握每年高考政治试题的时代导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把社会热点分别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理论对号入座。如果引导学生学会能把社会热点问题——教材重点问题——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正确对接和正确运用,那么下来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1.问题的设计
一般来说一个热点问题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如,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第一,应弄清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可以从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存在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等方面看)。第三,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回归课本,明确党建的内容和目的),弄清党建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这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学会发散性思维,能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2. 引导学生理清热点材料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于选好典型材料,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关系,突出以小见大,从微观切人。其次是用联系法找出材料的共性。如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热点,可以找到与它有联系的共性热点材料,如构建和谐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改革、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等。通过分析上述热点,可以用科学发展观把知识联系起来。第三是关注热点中的焦点。三农问题是多年热点,每年关注焦点不同,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今年应关注国家政策,如: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改革。
3. 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
明确时政热点,一方面对热点问题及与之相联系课本基本知识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避免分析失去方向。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既要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各个热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多角度,多层面的去分析。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各个热点专题也都贯穿着这一主线。有些同学经常觉得高考考查的热点与平时复习准备的大量热点之间不相符合,很多热点都没有考到,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热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把握。其实在高考中,很多题目往往同时是几个热点的载体,如对三农问题的考查何尝不是体现了和谐社会,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呢?
三、抓好习题讲评,拓展学生新思维。
选好典型习题,精讲巧练。可以选择历年高考卷中的习题,这些习题有代表性、科学性、思想性,认真评析,找出内在联系,概括出其中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也可以把学生创设的典型试题进行讲评。精选习题、评讲重在分析思维,寻找方法,学会把握材料与答案的联系。鼓励学生加强发散性思维培训,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例如,针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有所上涨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起提高存贷款利率,其中,2011年更是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贷款利率是在实施宏观调控。第二,为什么呢?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为了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对这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它对存款储蓄的居民而言,能增加利息收入;对贷款的居民而言,会增加利息负担;对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其他投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第三,怎么办呢?为达到宏观调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利率杠杆来稳定物价。最后,通过反思,既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复习讲评效率。通过这样反思,既明确了反思的重要性,又使学生懂得了要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道理。( 西安市宇航中学   辛华)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