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浅谈如何高效使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阅读:22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6/28 10:54:16
广东顺德一中叶道立                      
内容摘要: 高中化学教材中丰富的插图资源,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插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很多插图涉及到抽象内容的形象表达、具体化学操作的规范演示等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功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高效地使用这些插图资源,使教材插图的作用达到最优化,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教材插图   高效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点和习题的反复的讲解,因而很少能回归教材本身上来,更不用说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了。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每一幅图都有其相应使用价值,教师应该将相应的插图融合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从其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因此,如何高效使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使其焕发出其相应的功效,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就成为我们化学老师所面临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化学课本中的插图非常多,在人教版必修1、必修2、选修4、选修5这四本教材中,插图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插图按照图片内容来分可分为以下的类型:装置图(包括仪器实物图、实验操作图)、原理图、联系生活图、曲线图(饼状图)。对于这些插图,教师应该高效地利用,充分发挥每类插图相应的功效,从而培养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抽象知识、加深所学内容、处理图像信息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一、拓展课本上的原理插图的使用功效,解决复杂问题
我们在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时,往往只想到了其在本节课中所起到的作用,而很少将其隐含的功能拓展开来,从而使得插图的使用不充分,没有起到其相应的功能。
 例如在化学必修1第30页图2-9插图“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我们只是利用这几幅图来解释为什么NaCl溶于水后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却很少有想到这幅图的额外功能。我们在必修1的第三章讲到Na和CuSO4溶液的反应时,很多学生都有困惑,即为什么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时钠是和水反应而不是和Cu2+反应,因为Na与水反应的实质是和水电离出的H+的反应,而Cu2+的氧化性是强于H+的,按照我们在氧化还原反应讲到的优先律,应该是Na先和Cu2+反应才对?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是告诉学生记住这个结论,而学生却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也没得到一个形象的解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这幅图的话,我想问题就迎刃而解而解了,我们把这幅图拿出来,学生自然就发现原来Cu2+的周围被水分子包围,因此尽管Cu2+氧化性强于H+,但由于Cu2+被水分子包围,因此Na首先遇到水分子,无法遇到Cu2+,因此Na与盐溶液的反应是与水的反应。 通过拓展这个插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将这个难点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而且印象也非常深刻。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拓展课本中插图的使用功能,有时会对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多的方便,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二、充分利用课本的装置图,加深学生对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在进行每一个新的实验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应先给学生来分析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并且应该针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图来进行分析,一起讨论课本装置图设计的优点有哪些,是否可以换用别的装置图,是否可以用别的仪器来代替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也为进入实验作好铺垫。
比如在必修1课本47页的实验3-4“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我们除了告诉学生如何来进行这个实验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出为什么钠表面是黄色的呢?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当我们讲完过氧化钠的内容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这张图及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个黄色的物质应该是过氧化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必修1课本50页的插图3-8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我们老师在这里很喜欢让学生自己去重新设计新的装置图来完成这个实验。可高一的学生缺乏设计的经验,很容易无从下手,也容易设计出现很大的偏差。如何来避免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先引导学生来认真地观察这幅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水蒸气的来源、反应用什么样的仪器,产物该如何检验,经过这些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再来进行设计就会感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容易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由此可见,对与课本的装置图,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观察,并结合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基本操作的掌握。同时我们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插图,提升学生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
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图表,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使用,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也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等信息的分析处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比如选修4第29页“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应充分利用这个图表,先让学生了解这类图的规律,看看每一列,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再观察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分析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物浓度改变时平衡常数如何变化?当生成物浓度改变时平衡常数又是怎么样变化?这样为最终得到结论奠定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选修5 教材28页表2-1和表2-2,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列的不同点和每一列的变化规律,发现沸点和相对密度都是依次增大。比较之后进行分类,碳原子数4以内的烷烃和烯烃为气体,超过4的烷烃和烯烃为非气体,由此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碳垸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四: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来看课本上的插图,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来源:人教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